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民意否决”成为政治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12:01 时代商报

  长期以来,民意对官员仕途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途径,不能上升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党政机关对干部的任免往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则相对是“封闭运行”。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缺陷,使得理论中的民意决定权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很大程度上民意成了“名义”。我们看到,有些地方虽然民评官、行风评议等活动年年搞,但官员的任免却丝毫不受影响,导致有些官员缺乏对民意的敬畏感,百姓的声音、群众的意见对他们没有多少制约作用,得票率的高低也不具有否决“乌纱帽”的威力,民意显得“疲软无力”。由于民
意的公共价值无法体现,官员的行政表现与民意期待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反观现代国家管理中,民意不仅仅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更是政府决策和任免的决定性指标。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布什与克里的每一场电视辩论,都牵动着万众之心。而每一次民调支持率的百分比变化,也相应牵动着总统候选人及其竞选班子的神经。因为大家都知道,民意中的支持率降低了、落后了,也就意味着竞选总统没戏了。现实中民意能否吸引官员的“注意力”,前提是民意管不管用,百姓的声音有无价值。只有当民意成为评判官员政绩的重要准绳,甚至可以直接介入或决定干部去留升降,民意的价值方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

  只有建立起一套真正由民众说了算的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民主否决机制,让民意能够决定政府的决策、左右官员的命运,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领导干部选拔任职中的腐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由跑官买官向以实干赢取民意方面转变,才能真正稳定我们的执政基础。也只有当“民意否决”成为一种政治常态,群众的声音和力量对官员的前途形成“威胁”时,他们才会对民意产生敬畏,才会杜绝对民意傲慢无礼,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现象,从而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内蒙古满洲里市委常委会日前决定,对在2004年度“民评官”活动中排名最后的市信访办、市交通局等10个单位的“一把手”予以免职。(6月8日《新京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