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三中国”“地级”幸福:熟人社会+物质愉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14:06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物质丰富但熟人很少的大城市里,生活会充满不安全感,焦灼而又张皇;而在有熟人的小城市里如果穷困潦倒的话,更是局促不安,卑微而忧郁。

  过去城市发展的轨迹表明,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去熟人化”的过程,城市越大,熟人
越少。这里所说的熟人,是知根知底的人,可以信赖的人。

  目前,地级市在具备丰富物质功能后还保有难得的熟人社会。市民在享受城市物质愉悦的同时,还可以徜徉在传统的熟人圈里左右逢源,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普遍比大城市里还要多一点。

  而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潮流面前,地级市的熟人社会也将消失,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安详和谐的感觉,将变成城市人的奢侈品。

  目前近4亿中国城市人口中,约90%的人居住在“第三中国”。

  全球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美国盖洛普公司2004年底的中国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前十个特大的“城市中国”和落后的“农村中国”之间,正崛起“第三中国”,即中小城市。

  显然,无论从数量还是实力来看,地级市是“第三中国”的中坚力量。

  地级市,是地区一级政府所在的城市,一些省会城市本身也是地级市。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政府让一些有地理优势的地级港口城市成为计划单列市,或者特区,它们享受了特殊制度的关怀,现在有一些成为了副省级明星城市,有的甚至敢于和北京和上海在经济上叫板,成为“城市中国”里的新贵。

  而本刊现在所关注的是没有过多得到制度偏爱的地级市,因为,他们更原生态地反映着中国城市化的生长姿势;因为数量众多并且各自的发展空间很大,它们是中国接下来城市化的核心驱动力,并将为中国把过于庞大的农业人口迁到城市里立汗马功劳。

  人们分析事物,习惯用平均数分析法,比如,把大城市和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做比较后,得出小城市人不幸福的结论。事实上,按照经济学上的增量分析法,同样给大城市和地级市的普通档次的工薪人士涨200元工资,前者觉得没所谓,后者就要额手称庆了。因为,同样的200元,(除特困者外)相对富裕许多的大城市人也许只够看两三场电影或吃一次饭,而工资很低的地级市的人却能派上比较大的用场。这个分析的方法,也叫做边际效应——1元钱,在富人手里的边际效应比在穷人手里要低。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地级市和大城市人的幸福感谁更强烈时就会发现,地级市的人很容易在生活的变化中产生满足感,而大城市的人却不太容易。

  房子,性生活,工作压力,这三个指标,足以影响到一个人从精神到肉体的健康和幸福与否。而在历次大的调查中,大城市人的这三项指数总体偏低,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无性婚姻”的出现,更是综合地说明了大城市一些人的生活质量。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网站携手进行了“地级市市民幸福感”的网络调查(见第54页)。参加调查的超过三分之二的网民认为在地级市工作没有太大的压力,一半以上的网民在5年以后就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超过80%的网民认为自己性生活和谐,超过90%的网民认为自己人际关系融洽,富有安全感。

  从这个调查来看,地级市人的这三项指标是明显高于大城市人的。

  北京资深心理咨询师胡凡以心理学研究的动机水平为例,来解释地级市的幸福感,他说,动机太强,不能够持久,动机太低,又没有动力,只有中等的动机水平,方可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他认为小城市像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大城市激流险滩,有随时触礁的感觉,地级市正好处于中间状态,可以取两者之长。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因工作关系参观过不同发展程度的地级市,他注意到大城市房价上涨飞快的时候,地级市住房商品化方面还比较滞后,甚至部分地区还有福利分房,虽然地级市总体收入要低于副省级城市,但相对于便宜的房价,还是可以生活得比较悠游。所谓“恒产者恒心”,是否拥有房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幸福感的强弱。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关信平则认为,类似地级市这样的中等城市既拥有在大城市的优势条件,但又避免了其缺点,比如大城市有很好的超市、医院、博物馆和艺术设施,地级市虽然没有那么好,但是都拥有,这就比县级小城市优越;同时地级市又避免了大城市社会环境的缺点,拥有像小城市那样的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罗雪挥 曹红蓓段京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