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长自曝“实验班”三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07:14 重庆时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权义)每天50个电话通过本报热线66099999反映部分学校以“实验班”为名义收取高额费用的问题。有一校长自曝内幕,称“实验班”有巧立名目乱收费等三内幕。记者调查“6000元赞助费”引来风暴

  6日,记者暗访巴南区第四小学收取6000~10000元赞助费的报道,掀起了群众反映“实验班”现象的风暴。热点牵扯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上学压力;家长的财力;教育区域发
展不均衡的现象;学校开办实验班的目的以及各级教委监管力度。

  家长对这种打着“实验班”旗号收取赞助费的行为提出了质疑。群众的质疑得到市教委的明确答复,实验班现象一旦查实,严惩不贷。本报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获悉,一些学校设置“实验班”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反而没有起到“实验”的目的。自曝内幕校长称是巧立名目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称,正常的教育秩序被“实验班”现象打乱了。

  内幕一:为夺生源巧立名目

  择校大战的根本原因还是生源大战,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必然会在学校设施和教学环境上大作文章,“实验班”便是最好的旗号。好的学校自然在教学设施上存在优势,一些名气不高的学校也不甘落后,设置一些特色班级,比如“双语教学”、“英语、电脑”等,来吸引家长,吸引学生。“实验班”就成了生源大战的广告,家长和学生成了牺牲品。他坦诚地告诉记者。

  内幕二:力争“示范”搞“校中校”

  一些为了追求“示范”牌号的学校,也往往追逐“实验班”的效应。学校之间的评估,一方面看教学成绩,另一方面看教学硬件设施。硬件不够的学校,只好联合名气较高的学校,自己只出一个场地,由合作方提供硬件设施,任其校内招生,成了“校中校”。硬件设施达到了标准,“示范”点的招牌就可挂起。有了“示范”的招牌,学校名气有了,赞助费自然也提高。

  内幕三:师资不够鱼目混珠

  他还表示,一些“实验班”就是鱼目混珠,学校没有师资力量,没有教学环境,只是简单地添加了课程,延长课时,占有学生们休息的时间。现在有些白白胖胖的娃娃,看着比较健康,但站立10几分钟就会头晕眼花,学生们体力下降,成绩能好到哪里去?

  专家感言 “实验班”监管何去何从

  “实验班”现象就像一个毒瘤,威胁着义务教育阶段正常普及教育的秩序,北京理工大学人文教育学院教授胡星斗称。他表示,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义务教育就会陷入“马太”效应的泥潭。

  “我们也不知道这种班合不合法,如今它确实遍地开花了。”介绍内幕的校长告诉记者。据公安系统的人员称,现在很难说“实验班”现象违反什么法规,司法介入也很难。胡教授称,这种现象还只能监管。

  家长困惑 迷茫中甘愿交钱

  在这场“实验班”风波中,反映最强烈是学生家长,迷茫的也是学生家长。

  虽然,孩子进入“实验班”需要一笔高额的费用,但不少家长还是准备将孩子送往“实验班”。他们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别人的孩子都进入实验班,我的孩子进不了实验班,孩子长大,成不了才,我会觉得对不起孩子。”一名家长告诉记者。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