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让老百姓从降价中获得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0:1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新闻回放———

  国家发改委即将出台我国最大幅度药品降价方案。此次降低药价的目的是尽量挤压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这些中间环节的虚高价格,既保障医药企业的合理利润,又让老百姓从降价中获得更多实惠。因此,与以往历次药品降价不同,这次降低的价格是患者从医院拿到的终端药价,而不是制药企业的药品出厂价。(《北京青年报》6月8日综合中央电视台《新
闻30分》、新华社报道)

  另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近期还将专门成立药品评审中心,为今后国家药品定价提供事实依据。

  究竟有多少人在“吃药”?

  要想真正找到药价虚高的症结,先必须要弄清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人在“吃药”?这个问题问的,不是有多少需要吃药的病人,而是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药吃药”的人,那些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这条漫长的链条中生存的人。

  大家都知道这个链条太长了,中间环节太复杂。报道披露,一些中型药厂的医药代表就在万人甚至几万人以上。这显然超出了正常的数字。单从这个节点上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第一,如果卖药的人比生产药的工人还多,那么这一部分成本就自然要比药厂的生产成本高。所以,一种生产成本4元左右的药品卖给医院就要20元以上。而医院里的很多人员都需要从药品的差价中获利,那么,医院在此基础上再将药价翻几倍,卖上六七十元,那也是“正常”的事。

  第二,因为卖药的人多,而买药的人少(在中国目前主要是医院,他们的采购量占整个市场的80%以上),那么卖药者之间必然发生激烈的竞争。竞争达到一定激烈程度后,规则就易被打破,非法行为就易横行,比如回扣问题也就出现了。在这个背景之下,即使采用了看上去比较合理的招标采购方式也不太管用。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在现实中是失败的,不仅没有产生出一个好的竞争机制,反倒把水搅得更浑,药厂有药厂的高招,那就是先压价,然后再更换药品,再提高价格,一轮又一轮,老百姓始终难以得到实惠。

  只有看清了有多少人在“吃药”,方能对症下药。(《潇湘晨报》6月9日王加荣/文)

  打压药价的同时还需理顺“医价”

  一般的市场规律,无法自发促成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运用行政权力,介入药品定价,以保护患者权益,确有必要。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药品价格畸高的成因,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一般原因之外,与各种其它制度缺陷的复杂纠缠,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寻求医疗体制改革之道,则国家行政权力的介入,也只能起到一时震慑作用,却无法根本解决患者的“看病贵”之忧。

  “医药分开”已经被视为抑制药价虚高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医价”仍然不能得到合理体现,医生问诊、手术费用依然畸低,则实行“医药分开”的结果,很可能是杜绝了“以药养医”,却代之以“以检养医”。事实上,动辄被医生要求进行收费高昂的全面检查,已经成为许多患者添上的新“病”。

  囿于复杂的观念和制度的约束,我国公立医院医生的“医价”却始终不能理顺。当“红包”现象日趋普遍并几乎形成相对固定的“行情”时,这“行情”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生的智力和经验的真正价值。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的“专家号”被高价倒卖,也具有这种指标意义。遗憾的是,这种正当的价值却只能以“红包”或“倒卖”等非法的方式体现,不但毒化了社会风气、恶化了医患关系,也为医院制造了“以药养医”、“以检养医”的难题,并为“药贩子”、“器械贩子”创造了上下其手的空间。

  公立医院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但合理的“医价”依然是医院维持其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在真实供需关系上的“医价”,也有助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理顺“医价”,是治理药价虚高及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北京青年报》6月8日张天蔚/文)

  药市当如楼市治

  抑制楼价增长过快,短短几个月,明显见效;解决看病吃药难,过去几年,降价10次,仍有许多人“小病拖,大病扛”,问题何在?笔者认为,楼市能治,药市当如楼市治。

  一要真正认识降低医药费用的意义。整治楼市的决心那么大,就是因为看到了楼价增长过快的危害。而看病太贵,关键还是没把百姓的“看病难”当回事。

  二要真正落实严厉的问责制。楼价增长过快的局面控制不住,是要追究领导责任的,整治药市呢?降得下降不下,官照当,薪照拿,什么事也没有。如此这般地再降10次价,未必有效果。

  三要真正敢在症结处下刀。整治楼市,招招见效。整治药市呢?明知医院的药价可以是市场的10倍,为何不来个医药剥离?明知许多医院滥开检查单,为何不来个医检剥离?这方面,既有国外的成功经验,也有百姓的殷切呼声,即使不能全面铺开,来个试点总可以吧!

  既能整治好楼市,就没有理由整治不好药市。人们关心的,不是动作,而是结果。(《东方早报》6月9日慕毅飞/文)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