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2010年前五环周边将建私车换乘公交枢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1:33 北京青年报

  《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中承诺2010年前本市建成“新北京交通体系”框架——

  2010年,五环路内85%的上下班通勤时段出行用时由现在的58分钟缩短至50分钟;北京最远的郊区新城和周边地区主要中心城市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分别为2个小时和3个小时。刚刚出台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年)》(简称《纲要》)中,向市民明确承诺:2010年前,本市将建成“新北京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内和城际交通一体化的新
格局,在新交通体系框架里,中心城交通拥堵状况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公交优先”则是该体系的核心。

  预计2010年市民用车总量将达380万辆

  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向记者介绍说,预计201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总量将达到380万辆左右,2020年可能突破500万辆,出行量在进一步增加的同时,市民对交通服务的安全、快捷、舒适、经济及灵活便利方面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从城市可能提供的交通资源实际状况出发,从时间上和区域的空间上采取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不同效率的运输方式应区别对待,实现交通资源为最广大的出行者提供出行服务。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市中心区域,出行集中、道路资源有限,必然选择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

  2010年60%市民乘公交车上下班

  “以公共运输为主导的综合运输体系,提供多方式和多层次出行服务,是‘新北京交通体系’对公共交通的定位”。刘小明介绍说,旧城区基本维持既有的道路网整体格局,重点发展以地铁和地面公交为主的公共客运体系;旧城以外的中心城区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大容量公交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根据道路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限度,对小汽车交通实行适度调控政策;新城和郊区城镇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的同时,要为小汽车交通提供相对较为宽松的使用空间。

  预期到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50~300公里。新型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BRT)系统初具规模,运营里程达到6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大幅度提高,中心城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量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在早晚高峰通勤出行中分担的比例达到50%~60%。

  50%主干道和快速路开辟公交专用道

  今年即将建设完成南中轴路大容量公交(BRT示范)工程,到2010年,还将选择有条件的主要客流走廊再建设3-4条BRT线路,使它与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相结合,构成中心城公共客运系统的骨干网。据介绍,“北京要逐步建立市中心区、边缘集团、郊区新城和中心镇三级公共汽(电)车运营网络”。

  与此同时,继续扩展公共汽(电)车专用道网络。2010年,市区50%的主干道和有条件的快速路均要开辟公共汽(电)车专用或优先车道,总里程由现在的114公里增加到300至350公里。结合城市“微循环”系统建设,选择一批有条件的街巷、胡同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路。改造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分期分批地实现公共汽车优先通行。

  建“停车—换乘”枢纽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据介绍,2010年之前,北京将建成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铁路南站、北京铁路西站及六里桥公路客运站等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改善城市与城际客运衔接与换乘条件。与此同时,建成西直门、四惠、东直门、北苑及宋家庄等一批为中心城与郊区线路衔接换乘服务的公共客运枢纽站,直接为市民换乘市区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及出租车等不同客运网络的衔接服务。

  为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在中心城边缘主要交通走廊规划建设一批“停车—换乘”枢纽设施。2010年之前,要结合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新线建设,在五环路周边地区统一规划建设小汽车停车换乘公交的设施。

  北京站与北京西站间连起地下直径线

  完成北京站及北京南站站区改造,修建北京站与北京西站之间的地下直径线,2010年之前,配合京沪客运专线及京津快线等新线建设,还将改善北京北站、北京西站、丰台站及北京东站地区的交通集散条件和地区环境。

  2008年之前,完成首都机场国际枢纽港的扩建任务。2010年之前,要完成第二航空港的选址、规划设计和立项审批,尽早开工建设。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