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端四”连端午 揭姓大祭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6: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个“家族拜”一个“民族拜”———独特风俗引出一段尘封史事

  文/本报记者 樊克宁 纪映云图/本报记者颜长江一箩筐一箩筐的粽子抬出家门,震天的锣鼓把山村的宁静敲破。今天一大清早,广东廉江四万揭姓村民又开始了端午节第二天的狂欢。不说不知道,全中国端午都在今日过,而这里的揭姓族人,却从昨天就开始热热闹闹过节了。这是为何?昨天,廉江市长山镇那蒙村,记者到时正是上午10时。祠堂前,女人们
出出进进,川流不息,忙着把箩筐里满满的三牲祭品奉献给祖宗。几大张八仙桌拼起来的阔大供台上,摆着80多只黄澄澄的煮全鸡,300多碗盛得冒尖的白米饭,300多杯家造米酒,100多杯香茶,还有一碗碗黄瓜……突然,全村人往祠堂涌来,把祭厅挤得密密麻麻。只听到村中长老揭育田一声高喝———祭!全村500多口人齐齐肃立。一跪……二跪……三跪……在祭司的唱喝声中,人们对着祖先牌位行三跪九叩头大礼。礼毕,村人相互握手祝贺,说着“祖先保佑家家有福”之类的祝福语,一派和谐欢乐。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宣告祭礼结束,硝烟中,妇女们用箩筐将自家供品取回装好,你谦我让地挑着担子鱼贯而出。守在祠堂门口的孩子们一拥而上,欢天喜地地跟着大人回家开饭。图:那蒙村的揭姓乡亲在祭祖。

  疑惑1:揭姓人为何过“端四”?

  这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端午节。没有龙舟,没挂艾蒿香草,尚在五月初四,可过节的气氛却如此浓厚。全中国的人都是今天过端午,为什么揭姓族人,却从昨天就开始过节了?人流中,我们拉住了74岁的揭育双老人,他是长山镇中学的退休校长,今年廉江揭姓人过端四、端午节的总指挥。经他一番绘声绘色的讲述,一段鲜为外姓人知的历史浮现眼前———话说两千多年前,南越王朝廷张榜,征集忠勇之人率军平息粤东匪患。当时的揭阳县令史定是个勇猛过人的将军,他揭下皇榜,一心要打赢这场仗。皇榜指定的出兵时间是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为不负朝廷使命,史定决定把端午提前一天过。初四这天大清早,揭阳人宰三牲,造米饭,为出征将士提前过节。由于军令紧急,这个提前过的端午节不划龙舟,也没有粽子。匆匆忙忙吃完饭,军队便集结出征。端午这天,史定率军大胜敌寇,班师而归。为纪念祖先的这段战功,揭姓人的端午节从此便从初四开始,连过两天。此后两千多年,揭姓人开枝散叶到江西、广西、福建……甚至远到越南,在这些地方,只要是揭姓家族,端午节就一定是从初四开始过。图:揭姓乡亲聚集那蒙村过节。

  疑惑2:揭姓人为何尊史定?

  听至此,记者心生疑问:这段故事明明说的是揭阳县令史定的往事,它如何同揭姓人有关?记者从人群中将刚才那位祭司揭育田老人拉住,他操着客家音的普通话高声回答:“知道!”“史定打了胜仗后带兵归汉,汉武帝要嘉奖他。他说,皇帝,我什么都不要,但是有个要求,我的名字很不好听,同‘死定’是同音,想请皇帝赐一个名字给我。皇帝就说,你是揭阳县令,就赐你姓揭;你打仗很勇猛,就赐你名猛吧。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改名为揭猛啦。”图:六福村的乡亲们在包粽子。

  疑惑3:祭品中为何有黄瓜?

  记者这次采访,因为涉及一段未经披露的历史和民俗,为慎重起见,特地邀请了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曾骐先生同往。从下车的那一刻起,曾骐先生就一直在默默观察。在那蒙村揭姓祠堂门前,他提醒记者注意门口对联:上联是“从溯豫章绵世泽”,下联为“政承安道振家声”。他说,这副对联说的正是廉江揭姓人的历史源流。“豫章”说的是他们的祖宗来自江西豫章,“安道”说的是他们的揭姓始祖揭猛被汉武帝赐封为安道侯的往事。他对记者说着时,围观的年轻人觉得有趣,老人们点头称是。记者问,既然揭姓人出自揭阳,为什么我们这次向揭阳联系采访时,那里反而没有揭姓人?曾骐先生说:揭姓人在揭阳的活动,到唐代还有记载。此后他们为何离开揭阳,一直是个历史之谜。直到今天,揭阳唯一一个姓揭的,还是四川来的女大学生。而廉江这里揭姓人的祖先,是先从江西到福建,又在明朝嘉靖年间迁徙而来。曾骐先生问记者:你有没有注意到,祭品中有三条黄瓜,你去问一问当地人,这黄瓜有什么讲究?记者问村民,果然人们争相解释,说是史定的军队在行军途中,又累又渴,经过一片黄瓜地,瓜农请将士们吃黄瓜。史定说,每人只准吃三条,吃了各人要付钱。将士们吃完黄瓜,士气大振。付钱时,瓜农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从此,揭姓人在过端四这天,各家各户的祭品中,一定要有三碗黄瓜。图:祭祖供过的食物分给各家。

  疑惑4:祭祀礼为何次第开?

  离开那蒙村,揭育双老校长带路,领我们到附近村庄走走看看。汽车每到一处,都见村前人头涌涌,醒狮队在锣鼓声中摇头晃脑欢腾跳跃。行程计划中,本没有去北岸峒村的计划,但村民们早就听到消息,堵在路上“拦截”。时辰正逢村中祭祖,我们又观赏了一次祭祀大典。到达六福村,又逢祭祀大典。一日三逢大典,奇怪。问乡村教师揭英隆,他笑了,说是端四节本来就是纪念祖先、尊敬前辈的节日,那蒙村是大宗祠所在地,族中长者从那里开始主持祭祀活动,一个个村轮流,他到达哪里,哪里就开始祭祀。又有揭姓人讲出另一种说法,说这是缘于当年史定出征,一路行军,早中晚饭在不同的村子里吃。后人有意根据典故错开祭祀时间,令各个村从早到晚都有热闹活动。********在六福村中,记者看到,刚刚忙完端四祭祖的妇女们,围成一大圈,又开始忙着包粽子———白糯米,绿粽叶,腌猪肉,一双双巧手将它们组合成一只只三角米粽,转眼就是一大堆。今天过端午,不划龙船,因为多年天气干旱,河中的水越来越浅。人们吃粽子,道家常,亦不忘记把粽子一早送去祠堂拜拜先人。虽然昨天已经拜过了,但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一个是家族拜,一个是民族拜,哪一道礼都是省不得的。

  链接:史书如是说

  揭姓人端午过两天,尤其重端四,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可以从中找出对这一两千多年的传统的佐证。———揭育双老校长儿时从老人那里学来的童谣:“初一下豆芽;初二当猪嫲;初三赶墟街;初四过大节;初五供米粽。”———揭育双老校长在民间收集资料,整理出文章《揭姓五月初四节的由来》。他发现不仅是廉江,周边各省揭姓人都有相同的过节传统,他认为这些足可证明他们都是揭猛的后代。———正史记载又如何?曾骐先生说,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关于史定的记述,比如“粤揭阳令史定降汉,为安道侯”,还有“安道侯揭阳定”的表述。北宋的《揭氏族谱》中,有苏轼第三子苏过写的《史揭合序》,它记载了苏轼父子考证史揭同姓的情节,有“武帝旌其忠,发招封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曾骐先生认为,苏轼父子的考证有其道理,也可作为研究揭姓来源的参考材材料。

  [端午品粽 “粽”有惊喜]

  (晓航/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