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乐观和感恩重建家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08:01 潇湘晨报
用乐观和感恩重建家园(图)
晾干书本,准备投入学习

  6月11日,端午节,粽子的飘香弥漫在新邵灾区的各个角落。

  上午7时许,当记者再次来到该县受灾最严重的太芝庙乡时,正在潭佳湾村口领救灾物质的村妇陈春美一把拉过记者的手,塞进两个热乎乎的大粽子。“放心吃吧,我们的吃住政府都安顿好了。”怕记者推辞,陈边说完笑着钻到人群中去了。在她身后,满载救灾物质的货车正朝村口源源不断地驶来。

  洪灾过去十天后,记者见证了这片土地正逐渐从哀痛中恢复过来,乐观和感恩的笑容开始伴随灾民重启灾后的生活。

  小商店开门营业

  端午节这天早晨,潭佳湾村的李佩菊不到6点就起床了,开始在村中央的一个摊位上揉面团做包子。

  李佩菊的包点铺平时生意甚旺,尤其是逢年过节,她做的大小包子更是村里人餐桌上的佳肴。山洪过后,她已十天没有张罗自己的生意了。“今天过节,就算包子一个也买不出去,至少可以为村里增添点节日气氛。”李佩菊说。而离其摊位不远,村里唯一一家小商店也在开门营业了,店主还特意把贡梨、芒果等平时在村里难得一见的商品摆到了店门口的显眼处。

  对于灾民们来说,尽管山洪带给他们的伤害还在隐隐作痛,但生活正在继续。

  在潭佳湾村,李舜初无疑是被悲戚包裹得最深的人之一,父母、妻儿、兄弟等9口人在山洪冲进家门的一刹那,永远地消失了。

  6月11日,李舜初和前几日一样很早就离村往龙山河下游走去。在村民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李舜初已找到了7位亲人的尸骨,但母亲和一个侄女始终还没找到。“找到她们后,我想生活虽然艰难,但肯定会有个新的开始。”谈话中,这位32岁汉子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坚韧,让记者相信他不是一个会被悲戚轻易击倒的人。

  被惦记的4100根蜡烛

  见到潭佳湾村村支书李铁牛时,他正在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一起协商救灾物质的分配。

  在介绍所收到的救灾物质中,李铁牛一再嘱咐记者,别忘了一位叫陈旭的好心人所送来的2000元现金和4100根蜡烛。“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候,他给我们送来了光明,请一定记得帮我谢谢他。”李铁牛诚恳的话语,代表了所有灾民对好心人的感念。

  6月11日上午11时,邵东县红岭路一百多个个体户所捐赠的粮食、衣物等救灾品,被如数送到了受灾严重的岳平村村民手中。慰问信中写道:不论多少你受情,也是我们一片心。天不容情无处问,我们工农一家人……村民戴任明一字一句给记者读完慰问信,然后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这份情义,一定会支撑我们渡过难关。”戴任明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感动不仅存在于灾民与社会各界的关爱之中,灾民间同舟共济的患难之情也在撑起灾区的另一片天空。

  在这次灾难中,38岁的肖小英失去了父母和弟弟,自己也在逃生中扭断了脚趾。在其丈夫每天忙着寻找亲人踪迹时,肖小英受到邻居莫君平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午5时,记者来到岳平村时,莫君平正用药水细心地擦拭着肖小英肿胀的脚背。因为过节,莫家上下还将所存不多的粮食和土豆全拿出来,做了桌“丰盛”晚餐,等待肖小英丈夫归来。

  而在不远处的莫云任家,周建兰也正坐在自家的残垣断壁前等待着丈夫归来。尽管同样灾情严重,但莫云任还是时常去帮助其他的受灾村民。“今天一早,他下山挑了趟救济粮后,就又不知道上谁家帮忙去了。”周建兰说,她希望能在天黑前等到丈夫归来,好一同到娘家去团聚。

  废墟中翻找课本

  当记者来到龙山村时,14岁的初中生陈细红正在自家的废墟堆中翻找课本。在父亲陈邵师的帮助下,她将找到的课本一本本擦拭干净,晾到邻居家屋后的一块干燥空地上。

  6月6日,陈细红所在的太芝庙中学恢复正常上课,但因一直忙着照顾受伤的母亲,小细红耽误了几天的功课。在父亲的催促下,细红已梳理好心绪准备重新投入学习,而陈邵师也答应将尽快给她一个安定的环境。

  陈邵师告诉记者,目前生活已相对安定,每人每天能领到一斤救济粮,基本够吃。而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一家人在村里尚未倒塌的公共祠堂分到了一间住房。

  在陈邵师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家的临时住所:一个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小间,安放着一大一小两张床,花格的床单铺得很整齐,床下还堆放着一些从救济站领来的蔬菜。进门的右侧有张书桌,摆放着一些细红的学习用品,还有几份近日的报刊。

  在同一祠堂内,其他十余户房屋倒塌的灾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灾民陈加利告诉记者,他正开始着手重建家园,已收集了一些木材,砖瓦等材料也已托在邵东县做生意的兄弟购置。

  在岳平村和潭佳湾村,记者看到许多灾民也已开始着手清理地基上的砂石和淤泥。村民们告诉记者说:“要真正安顿下来可能还需要段时间,一是近期还有大雨要下,不能施工;另一方面,许多地基和田地都被冲垮了,不能建房,得另寻找新址。”

  离开岳平村时,天色已晚,新邵县电力局和公路局的施工队伍还在马不停蹄地抢修照明线路和公路。72岁的黄淑娥大娘因始终坚持称记者为“政府干部”,执意要将记者送到村口。踩着仍不牢固的路基,大娘反复念叨着:“谢谢你们,帮我们渡过这么大的难关!”本报特派记者张志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