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油价攀升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专家态度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08:33 新华网

  油价的攀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专家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说:“假定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保持一年,按照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油价上涨对中国GDP的影响最多是0.5个百分点。”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如果国际原油上升10美元,持续一年,将推动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8个
百分点。专家的共识是,国际油价的攀升,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油价攀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以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来分析。其一,油价的攀升,已经导致我国相关油品价格的上扬。中国人民银行5月17日发布的企业间商品批发价格表明,能源价格升势强劲,石油价格在4月份上升13.3%,而与之相关联的煤炭价格上升1.4%。其二,油价的攀升,使我国因购买油品原料、石油中间品等外汇支出成本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研究员分析说,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油价攀升,在2004年对我国造成直接差额代价是136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导致外汇多支出75亿美元,石化产品多支出61亿美元。这个数字恰恰占去年GDP的0.9%。

  需要强调的是,石油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国际石油价格会影响国内油价,并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石油价格攀升,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去年8月份我国调整了汽油、柴油价格,与之相关联的电价、煤价也开始上扬。油价高加剧了能源供应瓶颈,加大了供电部门的发电成本。去年8月份CPI继续上涨预示着后来的几个月内通胀压力较大,这说明,新一轮成本拉动型通胀因素正在形成。如果通胀压力得不到缓解,对国内消费将形成抑制。

  能源问题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说,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又能适应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对策,是有效降低油价攀升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必然选择。受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用改革的方法“扩容”,是化解能源瓶颈的根本之策。而“扩容”的手段是多样的,关键是要立足于改革,在改革中发展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呢?

  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发展替代能源,是长远之计,更是现实之举,是为开源。目前,我国海域内已经发现大量可燃冰蕴藏量。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其成分80%为甲烷。仅我国南海北部海域,就发现约450平方公里的分布区。在未来10年里,我国将投入8.1亿元进行勘探,2010到2015年实行试开采。预计,全世界可燃冰蕴藏量可供目前世界能源需求水平1000年。另外,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沼气能和水能、核能,都是替代能源的重要选择,而这些能源在我国都十分具有潜力,但目前开发很不够。专家认为,如不未雨绸缪,则到2020年我国在石油总需求4.5亿吨的规模下,对外依存度高达60%。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自主支撑体系,将变得十分脆弱,国际油价稍一风吹草动,我国国民经济就会打“喷嚏”。

  通过调整能源供应结构和节能措施,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为节流。结构调整方面,包括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资料显示,若我国的水电资源利用能够达到美国的开发程度(80%),则每年将可以少消耗原煤近10亿吨,所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有效的节能手段。另外,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可挖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分别是日本的11.5倍、意大利的8.6倍、德国的7.7倍。

  建设规范的石油市场体系,变得十分迫切。冯飞说,石油市场体系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即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石油交易主体。目前,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突出问题是石油价格不反映国内真实供求关系,不是国际适时油价的真实反映,会导致投机或经营无风险;而交易主体资格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价格缺乏话语权。因此,从市场看,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是当务之急,在国内建设全球地区性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娴熟驾驭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套期保值是当务之急,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平抑油价是当务之急。

  总之,熨平油价攀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终要用经济手段“扩容”。“扩容”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在改革上加力。(记者 高云才)(责任编辑:孙佳悦)(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