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粮食局副局长:粮食流通新体制基本框架初确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08:41 新华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工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促进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针对粮食供求形势偏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国家及时出台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行“两减免、三补贴(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对农业领域
的投入,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支持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成为宏观调控中的一个亮点。

  与此同时,国家粮食局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原则,遵循“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已经初步探索和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新机制:一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初步建立起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新机制。二是通过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对主产区稻谷的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初步形成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新机制。三是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人、老账、老粮”历史包袱,因地制宜推进企业改革和重组转制,初步形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四是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建立收购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多渠道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粮食流通和公平竞争的新机制。五是通过综合运用生产投入补贴、价格调控手段、储备粮吞吐、进出口调剂、产销衔接等措施和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初步形成了国家有效调控粮食市场的新机制。上述实践表明,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中国国情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今年,国家粮食局将按照《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深化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政策的不断完善,不仅为国内粮食产业、粮食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体制的保障,也为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广泛发展国际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粮农产业合作发展方面,中国与东南亚有着很强的地缘优势和互补作用,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政府的积极推动,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企业界的友好合作,中国与东南亚的粮农产业合作必将取得迅速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责任编辑:孙佳悦)(来源:经济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