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10:39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组图)
  6月11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汨罗江畔参加祭奠屈原仪式,并带领30万民众集体朗诵他创作的诗作《汨罗江神》。新华社发
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组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欣然为本报题词:向长沙晚报读者问好。
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组图)
  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也特意到屈子祠,和一批著名湖湘文人一起参加祭龙头仪式,表达自己作为海外游子对屈原深厚的感情。陈飞 摄
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组图)
  昨日上午10时,在龙舟节开幕式现场,书法家雷宪和挥笔写就30平方米巨型“龙”字。陈飞 屈金轶 摄影报道

  “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一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连我在岛上写的诗,都会流向中原。”昨日,出席2005年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并欣然为本报读者题词:向长沙晚报读者问好。

  屈子祠配得上屈原高贵形象

  1992年,余光中在离开43年后第一次重返大陆。此次龙舟节之旅是余光中的再一次故乡之旅。他说,站在历史现场,意义就是不一样。余光中深有感触地说:“汨罗江的祭龙祭屈典礼多姿多彩、原始古朴、严肃静穆。修缮一新的屈子祠、比我想象中更宽阔的汨罗江,配得上屈原的高贵形象。”

  余光中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为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感动,言语间仍透出了淡淡的乡愁。他“高兴地看到在屈子祠里的两棵古桂树,仿佛又闻到屈原的遥远的芬芳”。

  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在谈到台湾小部分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时,余光中态度鲜明地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名人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连我在岛上写的诗,都会流向中原。”

  他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这一点,谁都否认不了的。余光中已慢慢意识到,他的乡愁开始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在台湾写了很多诗,写李广、王昭君,写屈原、李白,写荆轲刺秦王、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做诗人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一句话尽显余光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昨日的祭祀现场虽下着不小的雨,雨水打在余光中额前稀疏的银发上,自始至终,余光中都没有打伞,他说这是用最虔诚的心祭奠屈原。

  正如余光中诗所言,“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他说,和《诗经》一样,屈原的骚体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大源头!自己已有所研究,但对其博大精深也只不过略知一二。比如,为什么会有一个民心所向、民俗所系的节日端午,全民族隆重纪念这位中华之魂,而且千余年相沿不绝?世界文化史上,谁人曾获此殊荣?这些,必须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思考。如屈原精神,已成为所有读书人致力学习的气质。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重九日生于南京。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沙浮投海》,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迄今著述49本,作诗逾800首,诗集屡屡再版,其中《莲的随想》曾出到30版。1982年起被介绍到大陆。三度赴美研习和讲授文学与写作;在香港任教11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等吟咏屈原的诗句,可视作与湖南的笔墨情缘。

  附:

  汨罗江神

  余光中

  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

  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所有的河水,滔滔,都向东

  你的清波却反向而行

  举世皆合流,惟你患了洁癖

  众人皆酣睡,惟你独醒

  逆风而飞是高昂的令旗

  逆流而泳是矫健的龙舟

  急鼓齐催,千桨竟发

  两千年后,你仍然待救吗?

  不,你已成江神,不再是水鬼

  待救的是岸上沦落的我们

  百船争渡,追踪你的英烈

  要找回失传已久的清芬

  旗号纷纷,追你的不仅是

  三湘的子弟,九州的选手

  不仅是李白与苏轼的后人

  更有惠特曼与雪莱的子孙

  投江的烈士,抱恨的诗人

  长发飘风的渺渺背影

  回一回头吧,挥一挥手

  在浪间等一等我们

  作者:屈金轶

  (来源:长沙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