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楼道鸡肋”难住老旧小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15:46 北京晚报

  专家建议建立健康有序的废品回收体系

  本报讯(记者孙颖)“楼道鸡肋”是对那些家里没地儿摆扔了又可惜长期堆在楼道里的物件的戏称,大伙儿上楼下楼往往从这些“鸡肋”里钻来钻去,却习以为常,宁可成为安全隐患而不向废品收购者拱手相让,实在是老旧社区的一大怪。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真武庙社区的几幢楼房,随机在10位居民中进行了微型调查,其中6位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楼道里
堆放杂物的行为,认为这侵犯的是大家的权利,却也无可奈何。

  现场目击旧家什占领楼道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西城区真武庙的几幢楼房,这里是老式4层或6层的楼房,楼道大多只有1米多宽。在这些楼道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鸡肋”:旧柜子、废盒子、一摞摞的鞋盒、蜂窝煤、没有种花的花盆……更有甚者,一层楼梯底下的空间竟被居民安上门,成了自己的储物间了。记者走访的3幢楼,楼道内都有旧家什废物品,一位居民说,楼道里放些旧家当已经几十年了,大家都这样也就习惯了,家里就那么点地方,人老了,总想留东西。碰着太过分影响进出的,大家就说说他们,也能够改正。

  记者调查7位居民不满废品收购

  对于在楼道里堆放废品的行为,10位受访者中有6位表示不能接受,剩下的4位受访者表示可以忍受在楼道里放杂物,其中三位受访者表示自己家就在楼道里放了东西,老小区里大家都习惯了。7位受访者表示小区里废品回收体系不能让人满意;其中5位受访者表示小区里没有废品收购点,只是等走街串巷的人来收购,价格随意并不固定,时间更是不固定,没有正规的管理,总觉得不安全;2位受访者表示小区内的废品收购点存在噪声扰民现象,有时候他们不要的废品就随手扔在了小区里,比较脏。9位受访者并不关心废品的去向,只有一位受访者表示以前看过类似的报道,觉得自己有一份义务,矿泉水瓶等都尽量弄得无法重新灌装才卖掉。

  专家声音废品回收业亟待完善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介绍说,据调查,40年前北京市二环路以内国营废品收购站有2000多个,而到了1998年,就只剩下6个了。国有废品回收体系几乎完全失去了功能。另一方面,2000年北京已形成约为10万人的拾荒大军,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捡拾、收购、交易、集散、分选、运输和加工利用的产业链。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自发形成的产业体系也存在诸多社会问题:社会治安、卫生防病、二次污染、计划生育和子女就学等等,这些拾荒人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村子里,将捡拾或收购上来的废玻璃、金属、塑料、纸、鞋底胶皮分门别类的整理,再运往河北进行二次利用,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新的垃圾村包围城市的态势。要使居民家中的废旧物品进入再利用市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健康、有序、适合市场规律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