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沙地上的 “樟子松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15:52 中国广播网

  在第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日”来临的时刻,记者来到呼伦贝尔的大沙地,让记者感慨的是昨日曾让人们惊恐的草原沙化,今天在呼伦贝尔务林人用汗水和心血修复的过程中,正逐步显露出原始的风韵,我们看到的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精神……

  中广网呼和浩特6月13日消息(记者郑颖 通讯员林岩蔡高敏金维林)森林、草原、湖泊是内蒙古最具特色的宝贵文化、旅游资源和品牌象征,呼伦贝尔是我国游牧文化保存最完
整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是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和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气候异常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沙化、退化日益严重,沙化面积逐年扩展,近年来已严重影响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危协着呼伦贝尔乃至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防沙治沙、保护呼伦贝尔草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现况:沙化严重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坐落在北国边疆绿色国度中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均居自治区首位。呼伦贝尔有林地面积1604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8.2%,占内蒙古的76%,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4%;有林地1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9%,活立木蓄积量8.9亿立方米,占全国蓄积量8.7%,占自治区的92%;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经营647万公顷。

  号称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总面积87.63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面积近4万公顷,半流动沙地面积超过6万公顷,其余为固定沙地。1999年以来,呼伦贝尔气候异常,年降水量偏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持续高温,水分蒸发量增加,干旱程度加重,超载过牧仍然存在,沙化土地得不到及时治理,造成沙化面积以每年1万公顷左右速度逐年扩展,流沙危害日益严重,致使草场整体利用价值下降。新巴尔虎左旗磋岗镇、陈巴尔虎旗完工镇的一些地区,大面积的草场复沙或风蚀沙化,致使草质下降,产草量降低,载畜量减少。

  国际大通道滨洲铁路穿越呼伦贝尔沙地,由于完工至嵯岗之间部分路段沙化严重,铁路路轨经常进沙积沙,铁路工人不得不常年进行清沙护路,不仅影响铁路正常运营,而且增加了运输成本,每年损失近100万元。国道301嵯岗段、省道东旗塔日根诺尔段,春季经常出现沙埋现象,造成路段堵塞、毁损,严重影响了生产运输。

  陈巴尔虎旗有十多户房屋被沙埋,四十多户被迫搬迁,计300多口人,损失财产等计200多万元。目前仍有不少牧民房屋受沙化危害的威胁,随时有被沙埋的危险。

  由于风沙危害,二十多年来仅海拉尔区附近的农田地,平均黑土层吹蚀10厘米左右,有的耕地因沙埋被迫闭耕。

  呼伦贝尔地处高纬度地区,受西伯利亚气候的影响,春秋两季多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常在6级左右,有时达8级以上,风沙形成沙尘暴,危及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樟子松行动”——加快沙地治理步伐

  这是一场艰苦的历史行动,是决定今后生存还是死亡的战役。“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旋律,交响在祖国北方内蒙古高原的那一瞬,寻梦者和创业人都找到了舒展的平台。2002年,呼伦贝尔市林业局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启动实施了“樟子松行动”。

  “樟子松行动”是利用呼伦贝尔的乡土树种沙地樟子松,以其具有自然落种好、天然更新快、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樟子松自然分布规律,以大面积禁牧、小面积封育的形式,以簇状、组团状栽植樟子松大苗,并促进其自然更新,用10%的樟子松栽种面积,达到100%的治沙效果。按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模拟天然樟子松生长分布、更新发展的规律,推行樟子松大苗移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不同模式,建设呼伦贝尔250公里长、140公里宽的绿色长廊和经济带,加快沙地治理步伐,保护、建设好呼伦贝尔草原,减少风沙、白灾和黑灾等自然灾害,提高沙区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带动呼伦贝尔经济的全面发展。

  呼伦贝尔市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严峻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准确定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按照调整、收缩、保护的原则,使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景观畜牧业转变。严格控制草畜平衡,合理调整和安排草原的利用,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下决心进行生态移民,走质量效益型草原畜牧业和大力发展沙产业的新路子。逐步治理,理性发展,呼伦贝尔人把史无前列的“樟子松行动”展示在世人面前。

  呼伦贝尔生存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满族等众多民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他们为屯牧戍边,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呼伦贝尔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其生态作用不仅近及俄、蒙,而且远及日、韩,保护好呼伦贝尔大草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相比较而言,呼伦贝尔虽然出现了草场沙化、退化现象,但目前仍属于国内原生草原面貌保存最好的草原,呼伦贝尔沙地人口较少,草场压力不重,同时降水量比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三大沙地稍多,蒸发量又相对较少,植被状况相对要好,目前尚未错过保护和治理的大好机遇,只要加以保护,适当的采取治理措施,植被会很快自然恢复。“樟子松行动”把握住了这个时机。

  组合拳出击 各种方法紧密结合 “呼伦贝尔治沙模式”成效显著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封育保护,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其他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采取封育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等措施,防沙治沙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来,人工造林60多万亩,固定流沙20多万亩,封育沙地樟子松面积240多万亩。栽植樟子松大苗40万多株,面积近1万亩。累计自筹资金达500多万元。呼伦贝尔的务林人告诉记者:沙地樟子松封育前,沙地樟子松总面积仅0.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6.7万立方米。封育后沙地樟子松有林地面积已达13万多公顷,是封育前的12倍,活立木蓄积量863万立方米,是封育保护前的32倍,封育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带形成了一条长150多公里,宽20多公里的绿色屏障,基本上控制了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东南方向的两条沙带。海拉尔河两岸沙带分布群团状散生樟子松林绵延120公里,有效的控制了该区域的沙化。由于樟子松林的扩展,呼伦贝尔沙地有500万亩被固定,庇护草场面积约有2000多万亩。

  由于樟子松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当地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过去,海拉尔区在西山无樟子松林的情况下,市区内4——5月份沙尘天气危害严重。现在西山有十几万亩的樟子松林,基本上已经控制了风沙。封育区内的植物群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的半流动沙地上生长的查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等典型沙生植物群落被以樟子松为主的植物群落所替代,特别是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地附近的沙地有些地方出现了森林草原过渡带的五花草塘景观。由于森林面积的扩大植物种类的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也明显增加,林子里能经常见到狼、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由于森林的作用,在靠近樟子松林带地区的牧草茂盛,当地牧民受益匪浅。

  “樟子松行动”采用野生大苗移栽固沙深埋造林,方格网状固沙,等高线设置机械沙障等科学有效的造林治沙方法,对防治沙化、庇护草原、保护生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呼伦贝尔沙地治理找到了模式。许多林业专家学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呼伦贝尔治沙模式”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态项目。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呼伦贝尔樟子松林的扩大和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发展畜牧业、提高牧草产量、防止黑灾、白灾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呼伦贝尔沙区地域偏远、经济落后、条件艰苦,难以吸引人才,致使当地的技术人才短缺。资金短缺也是当前主要的困难。治理呼伦贝尔沙地,保护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林业的使命,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陆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