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17岁考中理科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5: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1979年四川省理科状元霍永忠:成都是一个好地方,市民很会享受生活

  1979年,尚未满17岁的霍永忠成了四川省理科状元,父母、哥哥、姐姐都为他高兴,霍永忠却出奇地平静,“这只是人生的一步台阶而已”。

  霍永忠,现为复旦大学力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高考时,霍永忠心仪的专业是物理学,但因色弱受限,他选择了北大数学专业。在他的印象中,从入学那天起,生活基本上就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课余时间几乎都用于消化课堂知识和演算题目。他说,大学生涯平淡无痕。惟一让他怀念的便是春日暖阳下,捧一本喜欢的书,坐在未名湖畔,懒懒地阅读。

  本科毕业后,霍永忠继续在北大数学系攻读硕士。1985年硕士毕业的霍永忠选择了出国,相继在意大利、德国、美国从事了11年的科研、教学工作,1992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6年,恋家心切的霍永忠回到成都,受聘为四川大学金属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初,霍永忠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2年12月,霍永忠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调入复旦大学力学系。

  关于成都:市民很会享受生活

  霍永忠认为生活是很丰富的,不能只以一次考试的成败来衡量,也不能以金钱的多寡来评判,最重要的是自己过得快乐。“成都是一个好地方,市民很会享受生活,一碗茶,一份报,就能过半天,但这绝不是懒散,恰恰是成都人懂得生活的真谛。”阔别家乡多年后,霍永忠依然对成都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

  在川大执教的5年时间里,霍永忠经常和大学生们一块打篮球、网球,“那样会觉得自己很年轻”。现在上海生活的霍永忠已经不打篮球了,他幽默地说:“和年轻人一块站在篮球场上,忽然觉得自己老了……”不打篮球的他坚持每天早上在公园跑步锻炼。

  关于感情:很平静,很幸福

  霍永忠既然喜欢成都的生活,为何又选择离开呢?他说回成都是因为家,到上海也是因为家。

  1992年,霍永忠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认识了该校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上海姑娘金小姐。1993年,两人在柏林一个露天广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十多位好友聚在一起见证了他把婚戒戴上新娘手指的那一刻。对于两人的爱情罗曼史,霍永忠不愿多谈,“或许两人都是搞科研的吧,情商都不高,所以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很平静,很幸福,感情生活愉快。”

  1994年,霍永忠前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工程力学系作博士后研究,金小姐果断中断本科学业,随他前往美国。1996年,霍永忠回到成都,金小姐则继续留在美国完成硕士学业,直到1998年两人才在成都聚首。2002年12月,霍永忠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调入复旦大学力学系,金小姐也随之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工作。自此,两人可以更好地照顾金小姐的父母了。

  关于人生观:不随波逐流,少计较得失

  记者登录复旦大学力学系网站,发现霍永忠是该系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主要从事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亚电铁电陶瓷等)研究。

  霍永忠说:“事业和人生一样,都有许多台阶,永远没有顶峰,我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发扬忍耐寂寞的风格,踏踏实实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欢乐与周边大部分人共享,霍永忠觉得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在攀登事业和人生的台阶时,这个自称能耐得住寂寞、追求快乐的人,是怎样面对困难的呢?“生活中办法总比困难多,但真正难的是不随波逐流、少计较得失、少一点功利”,霍永忠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霍永忠认为,自己是个能忍受寂寞的人,这么多年来一直不计较得失,在从事自己喜爱和追求的事业。他感叹,人生最难得的是不随波逐流,他说自己尽力做到了……

  关于状元热:商业时代,状元是一种资本

  对于如今的状元热,这位“老”状元有着独特的看法,“存在即是合理,商业时代,状元其实是一种资本。家长用它来做点文章无可厚非,但有一个基本前提,不能以虚假信息去骗人获利;作为状元,如果能以平常心冷静看待,则意味着一种成熟。”

  霍永忠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他努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他的天性,让他自由成长。电话那头,不时传来霍永忠爽朗的笑声。他说:“我现在能冷静看待状元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将来是否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敢保证,也许我也会强迫孩子学习吧。”

  本报记者张魁勇本版图片由霍永忠本人提供

  霍永忠档案

  霍永忠生于1962年9月,成都人;初中、高中均就读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1979年四川省理科状元

  1979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

  1985年至1987年,在意大利国际力学中心(CISM)进修

  1987年至1992年,在柏林工业大学工程物理系、材料热力学专业任助教,同时攻读博士,1992年获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应用数学所作博士后研究

  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工程力学系作博士后研究

  1996年回国,受聘为四川大学金属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初,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002年12月,调入复旦大学力学系,任该系副主任及博士生导师

  编·读·互·动

  读者讨教音乐才子的培养秘诀

  (记者张渝) “太巧了,我的名字和状元妈妈的名字一样。”昨日,本报人物版推出了成都市1997年理科状元向裴的报道。这位音乐才子的故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位和向裴母亲有着一样名字的读者看了本报后更是激动不已,表示一定要和李女士认识一下,讨教交流培养孩子的“秘诀”。

  昨日,本报记者的手机不时作响,二十多位读者都想认识一下状元向裴以及他的父母,交流学习音乐和文化学习的经验。在成飞公司工作的李晋蓉女士刚一上班,同事们就向她祝贺“你的儿子真了不起”。李女士感到很奇怪,细一打听,原来同事误以为她是向裴妈妈,因为两人名字一模一样。

  仔细阅读了本报报道后,李女士十分高兴,“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和自己的名字一样。”李女士表示,她一定要见见这个姐姐,并向她讨教一下培养孩子的成功经验。

  “我简直把向裴哥哥当成偶像了!”一位姓李的小妹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自己也正在学习钢琴,还考到了不错的级别。看了向裴的故事,她觉得向裴简直就是一个“音乐神童”,她想通过网络与远在美国的向裴哥哥交个朋友。

  昨日下午,记者将众多读者的想法转告给了向裴的父亲向晓东,“好,好,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向晓东十分乐意地将家里的电话告诉了记者,请记者转告给读者。他说,他成功培养向裴的关键就是:在孩子未成年时,为他策划了一条适合孩子特长,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路。

  明·日·预·告

  考上北大的双料省状元

  她是1997年重庆市文科状元,同时也是1997年四川省文科状元,因重庆当时直辖时间不长,重庆与四川实行联合阅卷、排名、录取,于是她成了“双料省状元”。

  高考前夕,她说服父母,果断放弃保送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机会,毅然走进考场。中学六年,她学的是俄语,考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后,老师强调必须加强英语水平,于是她从零开始学英语。两年后,她的英语四级考试得了优(85分),六级考试得了70分。

  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她就被一家公司录取了,当时该公司员工80%都是北大学生,但一年后,她是惟一坚持下来的。

  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谜底明日为您揭开!敬请关注本报明日人物——1997年四川省与重庆市双料文科状元龙瑾。记者张魁勇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