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贫困大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精神贫困导致厌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8:08 东北新闻网

  贫困生们,请为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好好读书吧!

  我是哈工大的一个辅导员,刚毕业没多久,留校后带一个年级。上个星期把成绩榜做完以后,我给几个学生家长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到学校来一趟,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沉重。

  当父亲们风尘仆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几乎不忍心把现实告诉他们。看得出,他们都很紧张,沧桑岁月磨砺出的坚毅,在我面前几乎就要崩溃。我很同情我的这些父辈们,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有希望,而当自己一生的希望就要破灭时,我理解那是一种锥心刺骨的痛。那一刻,我的心里也有泪流过。

  我接这个年级时是他们的大二下半学期,到现在刚好满一年了。年级里个别同学因为网络或者小说几乎荒废了学业,我一遍一遍地去找他们,一遍一遍地和他们谈心。但我承认,在他们身上我是失败的,他们没有因为我的苦心而有丝毫地好转。更有甚者,他们开始躲我,平时也不回寝室了,去网吧,去图书馆,去自习室看小说,我几乎束手无策。我想与他们的家里联系,可他们却拒绝说出家里的联系方式,理由是家里没有安电话。我查了他们的档案,发现他们家确实都在很偏僻的农村。

  看着他们越陷越深,不及格的科目越来越多,他们已经在退学的边缘了。按照成绩单上显示的学分,他们似乎已经没有机会了,似乎也只有在那一刻,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吞吞吐吐地说了联系方式。

  有个学生来自吉林白城的一个农村,是一个特困生,每个月家里给寄生活费200元,加上学校的补助40.6元,原本在学校也只能够吃饭的。但是他却能每月花费100多元去租借小说,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一个男生瘦得都不到90斤。前几天的一次谈话,他竟然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从小就是这样。那一次谈话,一直进行到晚上12点多。在我说第二天就给他办退学手续时,他才把他三姨家的电话告诉了我。令人气愤的是,他在第二天的第一堂课又开始看小说了。(中国青年报记者 亓树新) [编辑: 孙鹏]1

  第二天一早,我就给他三姨家打电话了,当天下午他三姨骑自行车走了10几公里山路,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坐第二天的第一班车赶到哈尔滨。

  中午他的父亲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分明看到了他眼里闪动的泪花,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几次差点跪倒在地上,一身冬衣,满是补丁,满脸的沧桑,双手始终在发抖。他告诉我,他现在的心里只有恨,想死的念头都有了。他全家一年的总收入才5000多元钱,除去购买生产资料的1000多元,每年总共才3000多元,家里还有病重的老母。接到电话时,家里一分钱也没有,借了200元钱高利贷才来的。后来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按他们农村两毛钱的利息,半年以后他就要还597.2元,这相当于他们全家两个月的总收入!

  借小说每个月100多元钱的费用,相当于每天卖8斤玉米的价钱,一年下来差不多2000多斤。这对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能不心痛吗?如果此刻我不是老师,我真想代他父亲好好教训这个逆子。

  在会议室里,当他跪在他父亲面前忏悔,他父亲边哭边打他的时候,我没有阻拦……

  另一个学生家在江北,原先是我同一年级的同学,后来我留校当辅导员,他退学试读一年,休学一年,戏剧般地成了我的学生。每次去寝室,都能看见他躺在床上看小说,蓬头垢面,面黄肌瘦。他的作息时间通常是看一晚上小说,然后白天睡一天。他父亲来到学校后,再三恳求学校能再给一次机会,他父亲有心脏病,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病倒了,如果被退学,那这个家庭可就真的完了!可这时候的他,却出去上网,整整3天没回寝室。

  他曾是他们的骄傲,他所在的村子多少年才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因为家里困难,当地的企业给他出资1万元,作为两年的学费,敲锣打鼓地把他送到学校。去年的学费,家里借了别人的高利贷,后来怕还不上利息,卖了家里的一头牛才把这个窟窿堵上。可他却在休学的一年里,花了家里将近1万元钱,这学期的前两周就花了将近500元,所有的钱都用在了网吧和小说上,他父亲说,至今他还欠着1万多元的债。(中国青年报记者 亓树新) [编辑: 孙鹏]

  2

  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最终,他们都留下来了,我想这也是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给他们家里一个希望,一个活下去的希望。今天早上接了一个电话,那个父亲回到吉林后就病倒了,所幸目前来看,他的儿子似乎真的忏悔了。另一个父亲现在天天陪着他的儿子上课,陪着学习,陪他吃饭……

  我想,在这些父母亲的心里,也在我的心里,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痛,久久都不会散去。

  最后我提一点希望,也算是一点请求,请为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好好读书吧!

  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位辅导员的来信,在校园BBS上发表之后,立即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一位贫困大学生在网上留言:“虽然这篇文章出来得晚一些,但很高兴我看到了,谢谢你辅导员!我想对你说,逃课的家伙想上课了!”

  老父亲在寒风中赶来,鼻涕冻在胡子上说不出话

  这位留言的学生也来自偏远的农村。目前他的学历在全村是最高的,这也因此成为全家人的骄傲。然而,“上大学之后就失去了拼搏的念头,也很堕落。大一时,第一次考试还可以,平均80多分,在班级排第九。之后就没有好好学了,大二一学期没有上课,仗着聪明没挂科(不及格),后来就开始挂科了。现在想想,把大学的时光都浪费了,特别后悔”。这位同学说,“我的学费是亲戚给出的,看到父母在亲戚面前陪笑脸,我心里特别不好受,继而厌学。回想起来真是不值,越是这样,我就该更努力才对,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中国青年报记者 亓树新) [编辑: 孙鹏]

  3

  记者在其他高校采访中,碰到的情况有些比哈工大的更严重。一位正在读研的同学告诉记者:“寝室的一个哥们儿家里很穷,大二开始打游戏,每次考试时他就坐在我后边,可以说大学里所有科目都是我帮着他过的。作为班长,我劝过他,也和他谈过心,但最终我还是无能为力,看着弟兄们连结业证都拿不到真痛心!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班有四五个呢。”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位大学老师告诉记者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开学时带来的学费,一个子儿都没交就全给挥霍了。他的老父亲在寒风中赶来的时候,流出来的鼻涕冻在了嘴边的胡子上,看着自己的儿子,嘴唇动了动什么也没说出来。“后来这位父亲对我说:老师啊,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孝呢!前两天他妈在家里念叨想打瓶酱油吃,还让我骂了一顿,‘还想吃酱油,儿子的学费钱还差那么多没还上呢!’现在,系里有几个学生的父母把学费和生活费都寄给我,由我定期给他们存在饭卡里,定期给他们零花钱”。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贫困生沉沦

  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

  这些发生在贫困生身上的故事,虽然是个案,却是那么的真实,令人扼腕叹息!哈工大党委副书记李绍滨痛心地说:“想想他们的父母,勒紧腰带,倾全家积蓄,甚至高利借债,供孩子上学,但他们中确有少数学生沉沦、掉队,甚至走上绝路。每当面对这些情况,我心里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内疚和痛苦,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反思。”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学生沉沦呢?难道是经济上的贫困吗?黑龙江省是欠发达地区,贫困生比例较大。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高铁春介绍,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低于150元的特困生有5万多人,占在校生人数的12%,而月生活费低于180元的贫困生则占到在校生的25%至30%。这些贫困学生大部分交不起学费,仅黑龙江大学就欠缴学费2300万元,一般院校也都平均在1000多万元,全省累计欠缴学费5亿多元。即使这样,黑龙江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并采取奖、贷、助、补、减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中国青年报记者 亓树新) [编辑: 孙鹏]

  4

  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采访中,我们看到相当多的贫困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通过掌握知识来改变命运。但同时也确有少数贫困大学生自甘放弃,沉迷于网络与小说之中。

  贫困生学习成绩两头聚

  最近,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对大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一个“两头聚堆”现象:贫困生要么成绩特别好,要么成绩特别差。

  高铁春在分析这种现象时说,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一般都有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平时很少参加各类活动。比如同学之间过生日,一般都是邀请同学到饭店去庆祝,有的还要摆上好几桌。而贫困生出于经济上的窘困,既参加不起,也不愿意被人瞧不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闭心理,不愿与同学交往。有的同学就会选择在网络和小说中麻醉和发泄自我,寻找心灵的寄托。

  一位大学生坦白地告诉记者,他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看十几本小说。“看小说入迷了,你根本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感觉———那种一天什么事情也不想干,只想看小说,就像毒瘾一样的感觉。多的时候我一天可以看19个小时的小说,不眠不休”。

  网络和小说正在侵蚀一些大学生的灵魂,除了大学生要自我觉醒之外,大学教育者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挽救那些一时掉队的贫困学生———不仅仅是来自于生活和学习上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心理方面的。(中国青年报记者 亓树新) [编辑: 孙鹏]

  5(来源:东北新闻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