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真的不想走 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09:07 黑龙江日报
  6月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向省政府颁发“献给地球的礼物”荣誉证书:我省自2002年以来新建、升级24个自然保护区,在森林及湿地生态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日前,8家中央媒体记者和本报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我省兴凯湖湿地等5个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感受青山绿水,领略地球母亲的魅力。

  龙江三峡·兴凯湖之夜震撼采访团

  萝北太平沟自然保护区是采访团第一站。车辆一驶进保护区,大家便被两边茂密的森林深深吸引。随行的县林业局副局长王维新,在太平沟林场当过9年场长。他告诉记者,总面积22199公顷的太平沟保护区是典型的跨边境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中上游水体的天然屏障,也是野生东北虎往来中国和俄罗斯的跨国生态廊道。

  登塔远眺,雄浑的黑龙江蜿蜒曲折,奔流远方,有“龙江三峡”美誉的金龙峡、金满峡、龙门峡镶嵌其间;两岸林海茫茫,郁郁葱葱的林木宛如护航的千军万马,绵延起伏,直插天际,好一幅“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壮丽画卷。王维新介绍,这样的景观沿江绵延约80公里,是黑龙江流域沿江风光最美的一段。

  在鸡东县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采访,听到最多的是去年12月发生的“众虎食猪”的故事(多家媒体曾予报道)。东北虎家庭出没让这里的管理者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看到了生态保护的成效。

  东北红豆杉是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的“宝贝”,因为它是我省惟一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区内仅有14000棵。遗憾的是因行程太紧,未能一睹其“芳容”。但远处山脊上那一条条兴凯湖松林带让大家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换乘吉普车,顺山沟向深山挺进,一条条深绿色的林带逐渐清晰,恰似部队冲锋队形顺山脊而下,颇为壮观。保护区副主任李士民介绍,兴凯湖松林带是珍稀菌类松茸的家园,这种菌在全球还没有人工养殖成功的先例。

  最令采访团一行难忘的是兴凯湖畔的那个夜晚。领略了三江平原湿地类型最多、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风光,5日晚,采访团一行夜宿兴凯湖畔。吃罢晚饭,立奔湖边“驿站”,三三两两,不约而至。脚下湖水荡漾,微风拂过,其味沁人心脾;周边鸟鸣啾啾,或低吟,或高唱,宛若一曲醉人的交响乐;空中繁星交映,晶莹清澈,仿佛举手可得。惬意中,一日的劳累烟消去散。次日凌晨1时,众人恋恋而归。

  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来形容珍宝岛湿地的壮观景象,一点不过。登上保护区核心区的边防了望塔,跃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烟波浩淼的大片湿地。狭长的乌苏里江如洁白的飘带穿行而过,两岸虽是不同的国度,但在这里,你会真正体味到“生态无国界”的深刻内涵。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采访团一行被大自然的瑰丽深深感染。大家相约,择日再访。

  跨国界保护建“黑龙江绿色走廊”

  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陶金告诉记者,近几年,人们对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手段提高了很多,丹顶鹤、马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量在我省稳步上升。截至2005年5月,我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66个,总面积5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2%%。全省珍稀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和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骨架,以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辅的流域保护区网络。

  不仅如此,在黑龙江流域,关于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正有序进行。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首席代表郝克明介绍,黑龙江流域地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同时与朝鲜的生态环境也密切相关。它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诸多河流,是一个跨国界的生态区。黑龙江省正处于这一流域的中心地带。在这样大的一个区域内进行生态保护必须进行跨国界的合作。

  目前,我省的三江、兴凯湖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展了对外交流合作。

  兴凯湖保护区管理局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协定》的精神,与俄方共同起草了《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混合委员会章程》。双方协定,定期交流兴凯湖湿地科研、保护方面的工作信息,共同寻求资金支持,开展科学调查、管理和生态教育活动。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大赫黑契尔国家自然保护区多次互访,并签署了《两区联合保护行动计划》,发布了《两区联合保护抚远宣言》。

  同时,我省各保护区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为我省生态保护注入了理念、智力和资金支撑。

  “类似黑龙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单独对某一国家的部分进行保护是起不到真正的保护作用的。要使绝大多数珍稀物种得到保护,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保护区网络体系。”郝克明介绍,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自然基金会对黑龙江流域的中国部分共投入了15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将黑龙江流域作为未来重点工作区域。今后,基金会将进一步支持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之间的跨国界自然保护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形成“黑龙江绿色走廊”。

  一个“老林业”的沧桑之叹

  保护区七日行,魅力无穷的黑土地给采访团一行留下的深刻记忆难以忘怀。欣喜之余,应该说,也有一些与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不和谐的画面和声音,令人遗憾。

  “像太平沟这样,沿江呈现‘两岸青山相对出’的自然美景,在整个中俄边境地区并不多见。”同行的林业部门专家介绍,在中俄边境线的一些地方,因中方森林过度采伐,已呈现出“一岸青山一岸秃”的现象。

  在凤凰山保护区,四山林场职工张振是有几十年工龄的“老林业”了。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采伐木材时胸径不足30厘米的都“看不上眼”,整个林场一年采1万立方米木材,山上都看不出多大变化。“现在,这样的木材已经寥寥无几了!”在张振的脸上,写满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

  林木的过度采伐,在中俄边境线上的黑龙江中上游,造成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据省林学会的调查显示,黑龙江中上游堤岸因江水冲刷,每年流失的国土面积达712平方公里,相当于1016个珍宝岛(0.74平方公里),而俄方因有树护堤,大量树种落在江边浅水区后又长出新树,不但水土流失微乎其微,且堤岸有向江面扩延的迹象。中方堤岸逐步后退,俄方堤岸不断前移,可怕的事实发生了:作为边界的主航道在向中方偏移。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伙伴———野生动物。“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挤压动物生存空间是不争的事实。”陶金介绍,虽然一些重点保护动物数量有所增长,但我省野生动物的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人对自然的掠夺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黑龙江省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河流和湖库普遍受到污染,多数水域的使用功能不能保证。黑龙江干流平水期有15.1%河流长度“水质较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全球目前约有10亿人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

  多头管理难题亟待破解

  “保护区能建成什么样,管成什么样,与人的理念有直接关系。”这是采访团一行共同的感受。

  我省有关保护区建设的一份资料明确指出:有些地方还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意义和作用,甚至认为建立自然保护区阻碍了经济发展。

  谈到因观念阻碍了保护区建设的话题,一位保护区建设者连叹“遗憾”。他介绍,我省哈拉海湿地应列入重点保护区域,但因一些人的观念,磋商多年,未能如愿。如今的哈拉海,已是沟壑纵横,满目疮痍。

  萝北县林业局局长张凤刚呼吁,生态保护是全社会的事,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事不能再干了!”

  联合国副秘书长斯特朗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建议,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除了需要有政策和奖励制度的综合支持,还应该进行长期的教育。

  在5个保护区,采访团听到了一个共同话题:机制。

  在每个保护区,大家都能看到本不该属于这里的景象:大片的耕地、杂乱的村屯,有的甚至就位于核心区边缘。各保护区管理者的解释也惊人相似:这些耕地、村屯属于农场,他们没有管理权。

  从虎林市行车至珍宝岛湿地,记者看到方虎(方正-虎林)公路两侧有大片的耕地。虎林市林业局局长张殿开介绍,这里原来全是湿地,面积有数万亩。约十年前挖沟放水,搁置四五年后开始开地、放牧。“从市里到林业局都想还湿,但这里归农垦管理,还湿不但要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还要支付高额的经济补偿。”

  一句“经济补偿”道出了实质。一方是政府行为,一方是企业行为,管理权交错、责权利不统一使管理者面对对方的利益要求时没了辙。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政策扶持。”张殿开建议,一方面要明晰管理权,另一方面政府对退耕还林、退耕还湿要给予足够的扶持力度。

  鹤岗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洪福的话很有理性:搞生态保护必须先解决人的问题,即解决需要从保护区迁出和保护区周边的人的生存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保护难以持续。

  资金也是各保护区管理者与采访团讨论的焦点。目前,我省的省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均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管护资金缺乏导致难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队伍。在采访团踏访的5个保护区中,只有凤凰山保护区有专门的管护队伍,其它4个保护区的管护人员或兼职林业生产,或隶属农场,有的保护区不得不划片多头管理。兴凯湖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凤昆坦言,这样的结果是整个保护区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执法程序不统一,甚至影响整个保护区的规划方向。

  如何破解资金瓶颈?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各保护区要多条腿走路:根据国家投入重点抓项目建设,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把保护区管护经费和专项经费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和投资主体参与保护区的投资项目;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吸引外资;科学利用本区旅游资源、实验区的可再生资源,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①

  黑龙江庄严承诺

  5月18日,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二十一世纪城市发展论坛”上,黑龙江省副省长栗战书代表省政府发表了题为《构建城市带放飞大自然》的主题讲演。

  主题讲演发出承诺:决不重蹈使生态恶化的覆辙,决不继续向自然疯狂索取、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而是努力寻求优先保护生态,寻求物质财富与生态效益之间的一种和谐;我们将以无比的虔诚、敬畏和谦逊之心,为森林、湿地、草原等,腾挪出最佳的生存和延续空间,让大自然得以自由地呼吸和歌唱;这块土地不再是我们奴役的对象,而是与我们相濡以沫的母亲,是我们心心相印的朋友;我们要建设一条对江海、空气没有污染,对林草湿地没有破坏的哈大齐新兴工业走廊。

  这就是黑龙江的宣言,也是黑龙江对东北亚地区的庄严承诺!

  ②

  献给地球的礼物

  “献给地球的礼物”是一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倡,政府、公司或个人共同参与的自然保护行动,旨在宣传自然保护的主导力量以及展示全球自然保护的重要成就。

  这项活动1996年首创,至今已经确认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127份“献给地球的礼物”。这些“礼物”代表了WWF全球自然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或几个优先领域的成果。“礼物”一经确认,WWF将跟踪监督其保护活动进展并提供帮助。

  2002年以来我省黑龙江流域新建、升级的24个自然保护区是第127份“礼物”。在这些“礼物”中,有4份来自我国,其它3份分别是我国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14块湿地、陕西秦岭大熊猫保护生态网络、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③

  地球正超载运行

  世界自然基金会新近的报告显示,现在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已大大超出了地球的负载能力。

  1970年到2000年间,陆地和海洋物种数量下降了30%%,淡水物种数量下降了50%%。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这是由于人类对于食物、纤维制品、能源和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直接结果。

  数据证实,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耗量自1961年以来增加了2.5倍,尤其严重的是人类能源消耗量。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对这些能源的过度使用正在使人类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

  《二○○四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是欧洲的两倍,是亚洲或者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七倍。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烟波浩淼的珍宝岛自然保护区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鹤岗林业局红旗鹿场占地500亩,200多头鹿有50多头散养。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鹤岗林业局红旗林场的北药种植示范基地。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冯尚柱告诉记者,这是松阿察河源头。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凤凰山保护区内的兴凯湖松似千军万马顺山脊而下。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因为执法严格,兴凯湖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刘法恩(中)被当地人称为“刘老黑”。
真的不想走真的好想留:世界自然基金会考察黑龙江随访记

  97公里的湖岗似绿色腰带镶嵌在大小兴凯湖之间。湖岗林带内栖息着许多鸟类。

  (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忠宝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