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与百姓共赴危难是官员最大的道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11:01 新京报 | ||||||||
近来全国进入了汛期,南北两个相隔数千公里的地区,因为同样的灾难牵动着全国民众的心。5月31日,湖南新邵县等地突发山洪,近百名居民罹难;6月10日下午,黑龙江宁安市(宁安,一个寄予美好希望的地名)沙兰镇遭遇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痛心的是,伤亡的多是未成年的学生。 据悉,沙兰镇党委书记和派出所所长已经被立案侦查。
现在断言镇党委书记和派出所所长是否渎职还为时过早,最终还要通过司法程序来决定。但即使最终他们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只要灾难发生时他们还在镇上,我以为这两位官员,至少要负道义责任。 沙兰镇的两位官员的被立案侦查,使我想起湖南新邵灾难发生时,该县太芝庙乡乡长唐飞等六位乡干部,在组织乡民转移时,卷进洪水中遇难。当然,我不能因为沙兰镇官员被立案侦查和太芝庙乡官员殉职,就简单地判别唐飞等人平时的工作做得一定比沙兰镇党委书记好。没准沙兰镇这位书记平时获得的荣誉比唐飞还多,平时的口碑也不错。但是,在突发事件面前,两地基层官员的表现,确实不能不让公众将他们做对比,尽管这种对比是感性的,带有浓厚的道德评判色彩。 湖南新邵的洪灾过后,同在灾区的另一个乡谭溪乡,因为乡干部重视灾害预报,提前告知村民转移,该乡无一人因洪灾死亡。两相对比,可见太芝庙乡的灾害预防工作做得不能使人满意。 但无论太芝庙乡的防灾工作有何种纰漏,至少几位主要干部冲在抗灾第一线,并为之献出了生命。中国的老百姓是很纯朴的,对于这样牺牲生命的官员,即使其生前抗灾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公众依然会尊重他们。因为道理很简单:这些当官的和老百姓死在了一起。 中国是个灾害频繁的国度,在明、清甚至更早的帝制时期,衡量地方官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尽到了守土的责任,特别是在匪乱或天灾发生时,官员能否和百姓站在一起应对。不少平时吏部考评不错的官员,因灾难前贪生怕死弃民而逃,而被皇帝杀头。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就是不明白刘备逃离新野时,为什么还要带领那么多的百姓一起逃难呢?那些拖家带口的百姓显然是累赘,逃命需要轻装。长大后才明白过来刘备这招儿很聪明。 卖草鞋出身的刘备,和其他手握重兵的军阀相比,他最大的资源只能是道义优势。 他是刘皇叔,他站在天命还没有消亡的刘家王朝一边,和百姓一起逃命也许并不能给百姓的安全提供实质性帮助,但他这种表现在道义上得分。天灾人祸面前,老百姓的判断就是简单的道德评判:当官的是不是在乎我们这些草民的生命。你能说刘备这种行为仅仅是“作秀”吗? 现代政治体制中,对官员的评价当然不能照搬古代。但对官员的要求,除法律规定外,道德要求依然不能缺失,只是今天的道德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和帝制时代相比,道德要求只能更高而不能更低。比如说现在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官员如何体现“先进性”?当然不仅仅是会议上高屋建瓴式的理论阐释,我以为在突发事件面前,官员和群众一起承受危险,应当是最起码的要求。就如湖南新邵那几位牺牲的乡干部。 相关专题:黑龙江突发洪水数十名学生遇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