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取消重点校难抑“择校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15:55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歆效

  拉关系、迁户口、交赞助……家长们为孩子能上所“好学校”,可谓费尽了心机与财力。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导致 了“择校”风的愈演愈烈。日前,教育部发文叫停义务教育重点校,但行文的含糊其词使人们对是否能够刹住“择校”风,打 了个大大的问号。

  名词解释:

  三限原则

  择校生分数原则上不低于学校正常录取分数线20分;

  人数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20%;

  择校费收取标准每名学生不得超过3万元。

  不久前,记者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我以前同事小舅子的孩子想上个好学校,你们记者的门路广,看能不能帮 个忙?钱不是问题。”

  别的不谈,单说这关系,绕得可真够远的。从中不难发现,现在家长为孩子上学择校,简直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 。其实,这也难怪,现在家家就一个孩子,升学、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家长们都想竭尽所能,为孩子打个好基础。

  为了使孩子们能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机会,推进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教育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均衡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义务教育资源的差距。但如何均衡 这种差距,何时才能使义务教育资源得到真正的均衡,目前看还是个未知数。

  “重点”情结深

  “说心里话,我也想上重点校,人家条件就是比我们好。大操场、实验楼、图书馆、宽带。有的还有游泳馆、天文台 ,我们有什么?全校使一间电化教室,图书馆形式上对师生开放,但藏书少不说,还挺旧,课间操都得分两拨上。”一位普通 中学的学生对记者大发牢骚。

  重点学校在百姓的脑海中,有抹不去的美好印象,他们几乎就是软硬件条件都好的代名词,几乎就是高升学率的保障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于取消重点校的呼声一天高过一天,但全国范围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地区,如河南等地取消了重点中学。

  “取消不取消重点校之名,我不管,我就认准了像人大附、四中、实验中学这些好学校。”北京市一位小学毕业生家 长说。这是不是有些太认死理儿了?记者抱着这样的疑问,又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结果得到的答案却如出一辙。

  据了解,重点中学校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设置,主要是指计划体制下教育部门集中优势教育资源,重点照顾和投 放部分学校,其办学条件往往是普通学校所无法比拟的。面对教育“公平”呼声日隆的现状,国家教育部于近日出台的《意见 》,目的就是要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

  教育部门的初衷是,既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就不应该有“重点”,应该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但到目前为止, 北京包括陈经纶中学、北京四中以及北师大实验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内的众多示范校的初中部依旧存在。

  北京陈经纶中学李永生副校长对记者说:“教育部这个《意见》主要是从全国范围来考虑的,从北京目前实行的示范 高中校来看,有些确实具有传统优势。但也有一部分是后起之秀,比如第一批被评为示范高中校的陈经纶中学,第三批的北京 十一学校、中关村中学等就是非重点高中,所以说,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

  话虽如此,可在百姓的头脑中,是惯性始然也好,是别的原因也罢,“重点中学就是好”的思维定式已经根深蒂固。

  资源不平均

  重点与非重点,示范校与非示范校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先看办公经费,在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中学和北京四中相距不过数百米。据西四中学焦元顺校长介绍,该校去年的办公经费是33万元,连四中 的零头都不够。

  再看师资,人大附中有特级教师24人,高级教师170多人,外籍教师20人。记者不忍拿乡村中学或所谓的差校 与其比较,我们就拿在北京小有名气的22中比较一下。该校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0名,这与许多普通高中校比,已 经算是不错的师资力量了,但还是没法与人大附中相提并论。

  最后再看硬件条件。北京陈经纶中学,校园由西班牙风格的几个教学楼组成,每个年级一个楼,800平米的室内篮 球馆,长50米,宽20米的的室内标准游泳馆,90人同时上网的电子阅览室,标准400米跑道运动场,天文观象台…… 而一般的普通中学,只是教室配备实物投影设备,电化教室往往只有一个。什么游泳馆、天文观象台,连想也不敢想。

  如此大的教育资源差异,家长们能不想方设法择校吗?谁又能拿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来,不让他们去择校呢?

  北京15中的一位负责人指出,大家如果认为《意见》是要使普通校的软硬件设施都与示范校等同,那就有偏差了。 《意见》是要使所有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上,具有更为平等的机会,这才是最主要的。

  但家长的想法并不是这样,他们只认师资、教学条件和升学率。从宏观上讲,谁也不能否认《意见》的施行,可能会 对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不去择校了。因为即便叫停了重点学校,这些学校原有的师 资和硬件设施仍是普通学校无法相比的,差异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导流教师走向

  “择校生”的产生有历史原因,也有百姓对教育的认识问题,但无论怎样,这种现象也确实使一些学校先“富”了起 来。因为择校生越多,学校收的择校费、共建费也就越多,这容易导致“好学校”的教师待遇好,“差学校”的教师待遇差。

  如果说,学校的硬件设施、办公经费,可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得到均衡,那作为软件的教师呢,也能进行均衡的调 配吗?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公立中学教师流动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

  “好学校”由于生源质量高、基础好、接受新知的能力强,使教师更易教学,更易实现较高的升学率,形成良性循环 ;而“差学校”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但还是与“好学校”的升学率有较大差距。

  李永生向记者介绍,他们学校施行的是“首席教师制”。在校教师按职称等标准,分别聘任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 教师和见习教师,并准备推行年薪制。首席教师的年收入预计在7—10万元,骨干教师的收入也能达到5万元。而一位普通 高中的张校长则对记者说,他们教师的月收入一般也就是2500元左右。

  “人往高处走”的古训,使不少“差学校”的骨干教师向“好学校”流动,而这种流动,更加剧了校际间的差距。可 谁又能站出来说,你挣得再少也得留下,因为我们需要你。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呼喊是空洞而乏力的。

  李永生称,学校进教师的门始终是敞开的,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来。而一位普通中学的校长则无奈地说,我们也是 敞开大门的,但除了要落户口的大学生外,谁又愿意来呢?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在谈及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说,从目前情况看,学校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了 学生考“好学校”的工具和途径。而有些学校和教师也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仅仅着眼于帮助学生实现这些个人的目的 。

  的确,一切似乎都功利化了,可义务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作为在义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师,如何才能 做到均衡配备呢?

  纳入志愿填报

  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好生活,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思维模式。一位择校生的家长对 记者说,“现在这社会,即便你有能力让孩子一直‘好’到大学,也未必能有份好工作。作家长的,有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 吧,免得将来后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是大部分家长的想法。于是,一些家长在为孩子请家教的同时,更是从每年三四月份开始,就 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为孩子托关系、找门路。希望他们能上所“好学校”,“择校”也就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终于下定决心。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北京市中考,首次将择 校志愿统一纳入中考志愿填报。择校生也将根据志愿,按照分数高低由计算机统一录取。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也于近日宣布,今年北京共有251所公办高中获准招收择校生。据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择校政策仍将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三限原则。并且接收择校生的分数线、比例和收费标准要向社会公示,以 加强社会监督,增加透明度。

  李永生说,这是有史以来教育管理部门面对“择校生”问题,制定最完善的一个制度。另据了解,这一举措,也得到 了考生家长的认可。“有的学生,分数差得多,可人家有关系,咱们没关系,还不是干着急。现在好了,回去督促孩子好好学 就成了。”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说。

  择校从“小”做起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学择校的管理越来越严,“三限”的规定也使一些家长很头痛。所以更年轻的一些家长,便把 目光投向了小学,因为北京小学实行的是就近免试入学。

  王女士孩子刚三岁。但她为了让孩子上府学小学,前不久花20多万,在符合府学小学就近入学条件的范围内买了个 一居室,不为住,只为能把户口迁进来。

  “孩子刚三岁,您就买房?”记者不解地问。“听说,在当地居住三年以上的,才符合就近的标准,要不还得交赞助 费。”王女士说。看来,家长不仅把孩子上学的事儿弄得门儿清,更不惜花重金择校。

  实际上,王女士的做法并不鲜见。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称,上海的一对年轻夫妇,为了孩子能够入读一所名校,夫妇俩 竟然一掷百万,在学校附近购买了一处房产。某些房地产开发商,也看重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在自己的广告上打出了紧邻某某 学校的广告,以吸引家长的眼球。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择校风来势凶猛。

  时间表在哪里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谈到义务教育现状时指出,“择校风”屡禁不止有三点原因:一是打造几个 重点校是各地教育部门的政绩工程;二是有些重点中学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创收工具;三是有些重点中学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 “子弟学校”。而高等教育中的阶层不平等现象,正是通过各层教育的积累而来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通过各方面的共 同努力,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环境。

  那么如何营造这种环境,怎么共同努力呢?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要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是 要保障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要尽快达到要求;其二是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 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三是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 最后是要抓落实。

  道理谁都明白,但问题是,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何时才能使孩子享受到公平的、优质的义务教育呢?百姓需要的是一 份确切的时间表,而时间表的出台,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择校风越刮越猛的势头。

  师资力量往往是家长为孩子“择校”的第一选择。

  河南取消重点中学

  2005年3月底,河南教育部门公布首批5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同时取消了所有省重点中学称号,并为示范 性高中立下规矩:不设重点班、快慢班;不得以重点学校名义高收费;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排名等11条新规。从5月1日起, “示范性”中学还要肩负支援一至两所薄弱高中共同发展的责任。此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

  韩国的教育平准化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的中小学校分为一流、二流、三流,学校教育的应试倾向十分明显,学生间学业成绩的竞 争十分激烈。为此,韩国果断推出了教育平准化政策,具体措施有三项:

  一是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二是实行教师4年流动1次,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 三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各学区内由计算机随机确定适龄儿童将要就读的学校。教育平准化政策实施至今,促进了韩国义务 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此举也成为韩国教育界引以为荣的教育改革佳话。

  比尔·盖茨参观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而这种待遇也往往只有重点学校的学生才能“享受”。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