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造就胜于选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15:55 新世纪周刊

  撰文/王宏甲

  孩子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新教育的评价制度就不是用来选拔或淘汰哪个学生的利器,而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和“推进器”,对学生的前途 具有价值无量的导向作用。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季节般到来。中国有3亿学生,他们为高考的梦想而拼搏。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高考都曾经浸透了 他们大部分人的成长,令他们心灵负重、神经紧绷、灵魂出汗。

  国家要求给学生“减负”,为什么家长却自动给孩子加压。国家明令学校停止双休日的“补课班”,为什么社会上便 涌现出各种“加强班”。

  民间说,现在是“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不少校长和老师却说:我们知道这样的做法对培养学生获得 真正的才能和良好品质都没有好处,但又不得不这样做。并曰:“心里非常矛盾,很痛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现行高考仍然主要是以学生各科成绩相加之和作为录取标准。考分不仅用以评价学生,也用以评价老师和校长,用以 评价各地分管教育的党政领导的政绩,社会用人机制也看文凭。高考评价制度已经与社会性的评价密切相连,形成铁桶似的评 价体系,这使得应试教育固若金汤。

  如果不要考试,那怎么办?高考毕竟还是比较公平的,它使平民的孩子通过考试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要是不看考分, 那有权人和大款的孩子上大学就容易了。不看考分,大学生的质量还有保证吗?许多人是这么说的,所以他们认为高考不能不 要,高考还是合理的。

  谁不期望孩子成才?然而中国4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高中,上到高中的仍有大部分没进入大学。到20世 纪结束时,中国适龄青年的实际上大学率只有10%。

  经过10多年拼搏后,许多家长说:我那孩子是我们的一个失败。许多孩子说:我是我爸我妈的一个失败。由于人们 认同高考还是公平的,这就使许多落选的孩子在艰苦拼搏后认识到——我笨。我们的教育,辛辛苦苦,难道是要使大部分学生 最后认识到“我笨”?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不光靠精英,更要靠全体公民。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公民。高考选拔制度,反映出中国教育 渗透的选拔功能,选拔的另一面即“淘汰”。

  这种举国长途拼搏的“取舍式”教育功能,使大多数学生受挫,也使考上的学生在实际才能、自主精神和探究思维等 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我们需要反省中国围绕着选拔制来实施教育的整体教育功能。

  由于评价制度是影响教育功能的重大因素,那么能不能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来改变教育功能呢?目前上海市在高中率先 试行《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据此制作的学生档案电子文本,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这种文档里有学生的考试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包括教师、同学的观察与评价 等等,这种综合评价电子文档的建设,就是一个创举。

  实际上,更基础的工作是需要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这样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是只重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 绩。有人说,一年级离中考、高考还远着呢,现在记录了给谁用啊?这一提问,是由于观念仍停留在“选拔”上。如果把观念 转变到“造就”上来,就将看到另一种景观。

  在班级里,并非只有语文、数学成绩高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的兴趣与爱好,也可 以使一名学生走向成功。另外,如果在与人交往、互相帮助、参加公共活动,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有所特长,也可以转化为成 绩。

  把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记录下去,他们的优点会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样的孩子有了自己的长处作为根据地,一定还 会去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中他们各自的长处还可能互相转换。

  面对现行教育的选拔与淘汰,我们已经应该问出“究竟谁家的孩子该被淘汰”这样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改变教育的 “选拔功能”为“造就功能”,致力于使每个学生得到有效培养,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新教育。

  (作者著有《中国新教育风暴》、《智慧风暴》、《无极之路》等著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高考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独木桥。2005年6月6日即高考前一天,延安吴旗县一中高三班七八个同学,走过学校 门前一座独木桥到对面胜利山去玩,放松心情。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