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州鹿城区七年后再次“禁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05:06 都市快报

  从今天开始,温州市鹿城区将全面停止销售使用非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是该区7年来第二次“禁白”(禁止白色污染)。

  据前天鹿城区防治白色污染新闻通报会发布的消息,此次禁止使用非降解塑料制品的重点范围是:鹿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农贸市场、沿街店面、大型超市、医院、银行、家庭等。重点禁止销售使用的产品有非降解的一次性食品袋、购物袋、礼品袋、垃圾袋、餐桌
布及产品包装等塑料制品,一次性非降解的泡沫塑料餐饮具、塑料水杯等制品。

  只有标注有“降解”或“可降解”字样的可降解塑料制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使用。“我们这次要打个翻身仗。”昨天下午,温州市鹿城区环保局开发科的郑科长说。

  7年前“禁白”遭遇滑铁卢

  早在1998年11月,温州市就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非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翌年6月,又就此出台了“六局委通知”,但在之后的实践操作中,发现“条件并不成熟”,不久“禁白”行动就夭折了。“那次的失败在于太超前”,郑科长说,当时鹿城区是全省“禁白”第一家,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因此缺乏可操作性的经验,各种配套跟不上,市民的环保意识也不够,导致失败。

  另外,“禁白”计划执行得不坚决也是一大原因。郑科长回忆说,1998年的计划是鹿城先搞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区县,“但后来周边地区都没跟上,我们也就坚持不下去了。”

  当年,温州有4家企业引进设备技术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后来也相继停工。

  医院和大型超市坚持至今

  虽然有上次的失败教训,但对于这次“禁白”,鹿城区还是信心十足。“当年的禁白也不是一点效果没有,医院和大型超市都坚持下来了”,郑科长说,当年的禁令虽然不在了,但这两个行业还是一直坚持使用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至今。

  此外,前几年停工的4家企业设备都还在,这次政府通过与厂家协商,都已经恢复了生产。

  目前,市场上作为替代品的可降解塑料袋货源充足,销售渠道也正在逐步完善。“据我们测算,目前全区每天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费量在10万只左右,现在有4个厂家在生产可降解塑料袋,货源不成问题。”郑科长介绍说。

  另外,让郑科长对“禁白”有信心的是,如今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省内外都有了一些“禁白”的成功先例。而且,温州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也较7年前有了很大提高。

  他说,当年市民和小商贩因为可降解塑料袋比普通塑料袋每只要贵几分钱,而普遍有抵触情绪,但现在这种情况应该不大会有了,“你去买菜人家还给你搭把葱,现在谁还会在乎这几厘几分钱?”

  “禁白”需要耐心

  不过,郑科长表示,推广这项工作还是需要有很大的耐心。“不能奢望从明天开始,市场上的不可降解塑料袋都消失。”

  由于此次“禁白”仅限于鹿城区,即使有效封堵了辖区内的主要销售渠道,小商贩们还是很容易从周边县区批发到不可降解塑料袋。

  此外,虽然从正规产品来看,可降解制品和非降解制品价格只略高10%左右,但由于目前多数非降解制品都是通过废料回收加工而成的,价格差距仍然很大。

  郑科长还透露了“禁白”的另一个尴尬。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目前有关部门只能对销售、使用非降解制品采取“劝阻”和“没收”,而不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罚,“这样一来,力度就显得不够了。”

  郑科长说,目前要做好宣传、说服工作,从党政机关、银行等单位做起,逐步把“禁白”向全社会推广。

  (实习记者秦声峰 都市快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