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员工向前走的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08: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在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熟悉陈振同的人觉得他近几年真老了,苍白的两鬓、雪白的胡茬,很容易使人发出“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没有外表看上去这么老,他身边的人说:是操心让他变老。“为谁操心?”“为我们呗!”许多员工都是用这样的口吻回答笔者的疑问。
在青岛至济南的电气化铁路改造工地上,笔者采访了这位胶济铁路第一项目部经理、爱为员工操心的人。 “现在的员工有些难带,挣钱少了不行,干活太多了身体又不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中标合同价格越来越低,员工们想以从前的方式干活已很难再挣到钱。可大伙又都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有的人家境贫困,有的人供不起孩子上学,面对这些,我能不急?”陈振同说起话来直来直去。 从采访中笔者得知,为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陈振同曾尝试过让大家来选工班长,也尝试过把发钱的权力交给工班长,但最终都不能满足工期要求。员工工资也一直停留在每月1000多元的基础上。2004年7月的一天,他鼓励骨干员工牛雁云、闫绍明个人承包,企业搭台,自行带工,利益独享,风险自担。并帮他们算账,只要组织有序,资源调配得当,绝不会亏。 这两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合同签订后,他们便感到了压力和风险,选员工、搞创新。原来大家一块干活、一块拿钱的时候,一个工班一月起90米水沟,现在一个工班10天就起900米水沟。月底,承包者工资就超过了原来的一倍。3个月下来,大家就看到了风险与利润的关系,要求承担责任的人渐渐多起来。 想方设法挖掘蕴藏在员工身上的潜力、引导员工永远向前走,陈振同觉得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在胶济线他们担任的16公里线的施工中,250多万土石方、7万多方道碴、3万多根枕木、13公里的钢轨,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为了防止员工们各自在搅拌混凝土时的配合比掌握不好和个别工班的偷工减料,陈振同权衡再三,专设了三个计量拌合站,分点给各工班、各工点送去统一的合格混凝土。类似这样的事儿,他一个个去想,想白了头发,也想白了胡子。 近两年来,他引导激励员工们在现场解决了多少难题、处理过多少问题,他记不得了。然而,他却记得,只要自己带兵,就一定要带领大伙朝着未来永向前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