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救救这些濒危大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09:29 宁夏日报

  枯死的树木

  这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任何一个爱护绿色的人都会感到心痛。

  近日,记者在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苏峪口、拜寺口、插旗口等山口看到,山脚下原来生长茂盛的林木,大部分已经死亡。远远看去,曾经葱绿的几个小山庄,现在焦黄一片,
许多树干、树枝都呈黑紫色。有些枯死的树桩像僵尸一样挺立在那里,不肯倒下。走到近前,只见有些枯死的树木稍干枝黄,已经死去多时了。有些树木,上部已完全干枯,但从根部又顽强地探出一条绿枝,似乎在向人们显示其不甘心就此死亡的信念。少数熬过来的树木,也是无精打采。记者用手捏了捏树叶,发现树叶都已发蔫,自动卷缩。有些活下来的树上居然挂了果,但那杏、梨干瘪得只有成人手指甲大小。一些树下,去年没长成的瘪果洒落一地,蚕豆大小的落果完全变成碳黑色。在这些枯死的树旁,是农民当年从乱石滩上开垦出的农田。如今田里只是上一年遗留下来的蒿草,已经完全枯黄,今年再没有长出一丝绿色。

  一位60多岁的农民向记者列数了一个“死亡”名单:这里生长的苹果、梨、枣、杏、桑、沙枣、核桃、樱桃、葡萄、花椒、杨、柳、榆、槐,多数都已夭折。据这位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的老农估计,死亡的树木有五分之四,总共约有上万棵左右。灌木的生命力虽然很顽强,但也有五分之二枯死了。

  记者在一位农民的引导下,踏着怪石密布、杂草丛生的荒地,凭吊了许多可能比记者的年龄还要长的树木,不禁连连叹息。最让人痛心的是一棵已经生长了二三百年、曾被有关部门当作珍品登记在册,要求重点保护的油松。只见它的绿色已经褪去,基本变成了黄色,看样子已经是奄奄一息,不久于“人世”了。干旱扼杀了绿色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里的树木大面积死亡?

  当地群众众口一词地告诉记者:这些树木的死亡,是从2003年他们搬下贺兰山开始的。这几年由于无人管护,树木全部旱死。

  贺兰口、苏峪口、拜寺口、插旗口原属于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原来划分为6个村民小组,曾有600人在此过着半牧半农、衣食无忧的生活。2003年4月底,贺兰山实行封山禁牧。金山村的群众连同他们放牧的5万只羊、饲养的400头大家畜一起搬下了山,在距原址八九公里外的荒滩上创建新村。政府为他们统一建造了新居并给予一定补贴,为每人划出了2亩农田。

  故土难离。许多人至今还对故居充满着依恋,认为还是住在山上好。但当时他们还是服从政府的安排,依依不舍地告别祖居之地,到一块陌生的地方重新创业。至今坚持留在山上、不肯下山的,只有七八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尽管山上的房屋大部分依然完好地保留在那里,但没有人居住的村庄就没有了活力,迅速衰落、荒芜了。

  记者在苏峪口看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当地群众自愿投工投劳、连续奋战数月建造的、专门收集贺兰山泉水的水库,依然完整地摆在那里。但这座有17000立方米容量、堪称生命之源的水库,如今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农民在乱石中辛辛苦苦开出的农田,基本没有人种了。贺兰山的泉水,不再按照农民修建的小渠流淌。原来靠泉水滋润的树木,就像被掐断了血脉,迅速死亡。偶有例外的是老人们还在经管的小片菜地,那菜地旁的树木因为沾光而躲过一劫,依然郁郁葱葱。珍贵的老树奄奄一息

  眼睁睁地看着身旁的树木成片地死去,76岁的李逵就像失去老朋友一样感到心疼。记者是在一棵据说有300多年的老桑树底下见到这位老人的。据老人说,苏峪口有3棵老树是上了保护名册的。除了这棵老桑树和那棵奄奄一息的油松外,还有一棵生长了300多年的刺柏。这位古稀老人告诉记者,为了延续这棵刺柏的生命,他每半个月就为它浇一次水,整整坚持了两年!他说,如果能给他点补助,他愿意用自己的老命来保护更多的树木。

  由于干旱缺雨、土层较薄,贺兰山上的树木很难成活,至今植被稀疏。有些树木生长了上百年,也只有胳膊粗。因此,每一棵树木都显得十分珍贵,都具有生态意义,都需要精心保护。看着这么多树木就这样死去,谁见了都感到心疼。而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因为在这些树上寄托着种种复杂的感情,其痛苦更是可想而知。

  当地农民向记者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像抢救病人一样抢救这些濒危的树木!李逵老人说:“如果让它们都死光了,我们何以向后人交代!”(光明日报记者庄电一)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