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航空公司开抢中国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0:08 每日新报

  本土航空公司尚显底气不足张琦

  从本月16日起,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正式“挤”进中美客运航线。自去年中美天空开放以来,美方航空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进军中国市场。

  美航空公司猛增航班

  今天,在机票代理人小郭的电脑中,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从纽约飞往北京的直飞航班情况将赫然在目。从此,大陆航空公司每天都有一班来往中美之间的航班。

  大陆航空是全球第六大航空公司,也是自去年6月份中美新航权协议签署后,第一批获准成为中美航空市场承运人的美国航空公司。同期获得市场准入券的,还有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据悉,该公司将从明年4月2日起,开通每周 7班从芝加哥到上海的客运直飞航班。

  过去20年中,只有联合航空和西北航空两家公司享有中美之间定期航班的特许运营权。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先后两家公司闯入市场,根本动力就是中美新航权协议的签署。去年此时,中美两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航空服务协议》,这份协议后来被媒体广泛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份中美航权协议是对《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的修正。新协议对两国间的客货航班运力予以大幅提高。允许各方的航班数量由每周54班在未来六年内分阶段增至每周249班。其中,新增客运航班达到 84班。随后,在竞争 2005年开通中国航线的航权时,美国共有11家航空公司参与角逐。

  眼看着本国兄弟纷纷前往中国夺食,中美航线老大———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也加快了拓展市场的步伐。目前,其每周在中美之间提供28个直飞航班,包括北京至芝加哥、北京至旧金山、上海至旧金山及上海至芝加哥的航班,高居各航空公司之首。在新航权协议签署之前,美联航在中美航线上只提供21个航班。

  与此同时,一直以中转为主要策略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也加入中美直航市场的竞争。该公司执行副总裁菲利浦·汉日前透露,美西北航空公司将在近期合适的时间开通上海至底特律的直航航班,这也将是其在中国开辟的首条直航航线。

  国内航空公司沉默以对

  业内周知,中美航权协议是一份对等的协议。这包括双方允许飞行中美航线的公司数量,开放城市和航班数量。但是,当对等的权力摆在面前时,中、美航空公司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国内航空公司中,除了海航曾表示打算进入中美航线之外,大多数公司始终沉默以对。

  “对于国内航空公司而言,新的航权协议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中国民航学院专家章连标认为,在1999年中美航空协定确定的每周54班飞机中,美方充足使用,而且还出现“吃不饱”的情况。但中国只飞了48班,现有的额度都没有用完,如果陡然增加新的航班,很可能导致现有航班客座率下降,航班收益率降低。对于国内航空公司来讲,新增航班并不划算。

  章连标教授指出,中国航空公司不敢在中美航线上增加航班的根本原因还是竞争力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内航空公司高端客源不足。目前,中、美航空公司旅客构成差别相当大。美方公司以高端旅客为主,头等舱、公务舱基本都是满员,这部分客人可以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也为经济舱卖出绝对“赔本”的票价提供了保障。反观国内公司,经济舱基本都是满员,公务舱、头等舱客座率却相当低。因此,很难获取高额利润。据悉,三家公司在中美航线上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另外,联合航空、西北航空、大陆航空公司等基本都是国际空运联盟的骨干公司,拥有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可以为国际旅客提供迅捷的中转、联程航班服务。国内航空公司恰恰缺乏航线网络优势,因此很难拓展更多的国际客源。

  市场开放度还会加大

  无论中、美公司有着怎样的不同反应,中国民航市场开放的进程不会放缓。

  日前,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空运输市场开放研讨会上表示,在未来时期,中国民航将继续按照积极、有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据悉,对外开放将涉及民航业的各个重大领域,其中包括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双边关系,不断扩大航权安排,拓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

  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中美航权协议签署后,中国民航市场紧闭的大门正式向美国开启。但是,美国的终极目标是天空完全开放,即使是目前这份协定,也还没有达到美国的期望值。据悉,在2006年,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将再次会晤,审查该协定的执行情况,并酌情考虑进一步满足两国间的航空运输需求。

  新报记者张琦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