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家装电话了!”(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10:28 温州都市报 | ||||||||||||
最早的电话用户 据《温州邮电志》记载,温州的电话起源于民国八年(1919年)3月,当时温州工商界大亨杨雨农等人发动地方士绅集资1.5万银元创办东瓯电话股份有限公司,9月3日在市区春花巷建立公司总机房,并从上海开洛公司购进一台总容量为100门的磁石式电话交换机。 刚创办时,有电话用户57户,当时位于市区鼓楼街的“五味和”店最先安装电话。当时电话收费采取包月制,机关每月5银元,行号每月4银元,住宅3银元。1932年,公司扩大资金7.5万银元,次年磁石交换机总容量增为550门,实装用户380户。 抗战期间,东瓯公司通讯设备遭到日寇的严重破坏,老职工王仲良仿制100门交换机1台,公司才恢复正常经营。在此期间,电话月租费逐年上涨,1948年国民党滥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原装电话用户月租费上涨为40万、50万、60万三种,新装用户登记费每户收1000万元。 电话升级成四位数 1958年3月24日,东瓯公司并入市邮电局,成立市话科。1962年5月1日,用户全部换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号码为四位数,温州市区从此结束了“摇把子”磁石式电话的历史,实现了电话自动化,并设立114查号台。 “文革”期间,电话拥有者主要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普通市民家庭没有报装电话,很多工厂为了方便业务往来,都申请了长途电话密码,这些密码掌握在个别领导和供销人员手里,一般工人都不知道,如工人因急事要和外地电话联系,须经过单位领导同意方被告知密码。而邻里居民有事一般都是到附近单位打电话,开始时单位并不计较,后来打的人一多,单位里就收取话费,最早时收5分,再是1角、2角,到后来演变成到公用电话打电话每分钟收取5角的基本通话费。 打电话要等几小时 1978年,“温州模式”的小商品经济与全国各地的横向联系直线上升,百姓对电话通讯的要求愈发迫切。1978年,温州市邮电局自制简易半自动设备,当年安装温州至乐清、瑞安、平阳鳌江的简易半自动来话电路,温州长途电话实现自动化。 对于那时的通讯不便,现年逾花甲、曾干过几十年供销工作的郑老伯记忆犹新。他说,出差跑码头最恼人的事就是通讯困难,尤其在外地,有些事发电报说不清,到邮电局打一次长途电话又要排队等上几个小时,都让他急死了。郑老伯还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单位一供销员在外地出差时,皮包不慎被窃,里面有工作证等物,因他急着办事,也没放在心里。巧的是,偷包的窃贼在横穿马路时竟然被汽车撞死,且被撞得面目全非。警察在死者身上发现了一张工作证,向工作证上的单位发去死讯。得到噩耗,那位供销员的妻子哭得死去活来,厂里还为其举行了追悼会。谁料丧事刚办妥当,供销员一路风尘回家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家一致感叹:“通讯不便,真苦!” “电话篮儿”数不胜数 1978年后,温州市话业务逐年增加,但市话设备陈旧资金缺乏,为加快市话的发展,1980年10月开始,邮电局收取电话初装费以增加市话建设资金的投入,当时电话初装费工矿企业为1200元,机关事业600元,居民住宅300元。 尽管装电话要收费,但不是谁想装就能装的。徐先生是市区最早一批个体户,当时在妙果寺商场经营服装,他认为最烦恼的是没有电话和客户联系业务,还说“生意人没有电话就像是活死人”。为了给家里装部电话,徐先生不知找了多少熟人朋友,花钱请客吃饭就不说了。说起那时候装电话难,在邮电局工作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市话科工作过的李先生说,那几年他确实很强大,经过他的手挈过的“电话篮儿”少说也有几十个。现在可好,别说没人找他装电话了,就是自己找上门,有的人都还不愿意装。 1986年,温州市话还是单局制,仍实行以信河街市局为中心的2公里范围为界内营业区,超过2公里至6公里,安装一部电话每公里加收700元的界外维护费。1987年5月31日,温州万门程控市话投产营运后,改“包月制月租费”为复式计次制收费,即收取月租费的同时外加具体通话费用。 电信业垄断被打破 如今,温州电信用户已近400万。随着手机的超常繁荣,铁通、网通的进入,对电信固定电话业务形成极大冲击。为了争取更多客户,电信部门推出了免费上门安装等多种优惠服务措施,电话初装费也从10多年前的五六千元降至108元,电信行业的霸主垄断地位正在逐渐削弱,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