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长征21 若尔盖柳林的见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5:2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本报若尔盖6月16日电(记者李秋怡张萍) 九曲黄河水,如茵大草原。翻山越岭,“辉煌长征”南线采访组从最南端的金沙江,终于走到了最北端的若尔盖。 班佑乡班佑村,红军走出草地后见到的第一个藏寨。当年,这里只有几座牧民毡包和一片柳树林,如今已是有1000多人的大寨子,牧民人均年收入1900多元,排在全县前列。“房子都是新修的,跟城里的差不了多少,那边更有看头。”村支书甲旺甲执意带记者往村子西面走。
若尔盖草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上世纪60-80年代,这里进行了大规模挖沟排水,开辟牧场和耕地,其结果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草地严重退化。距若尔盖县城约5公里的地方,一道沙化的山梁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刺眼。“开沟排水、鼠害加上过度放牧,使若尔盖草原面临危机,沙化面积已达70万亩,并且每年以11.68%的速度扩张。”县长王生心痛地说。指着草原上一个个脸盆大的土堆,县委宣传部长马文琼告诉记者:“这都是老鼠的‘杰作’,村民们束手无策。”老鼠推出的土丘覆盖大量的草场植被,并形成新的沙源,加快了草原的沙化。草原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 欣慰的是,中央和省上都高度重视若尔盖沙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在记者采访的那几天,4架军用直升机正实施牧草飞播,将覆盖2万亩草地。 保护草原,保护湿地,如今成为若尔盖上上下下最热门的话题。“巴西会议”会址所在地是农区,但周围村民种的饲草却郁郁葱葱。异地育肥是县里治理沙化的措施之一,农区支持牧区,每乡都有1万头牲畜实行异地圈养,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沙化。近年,全县还开始采取封沟复水,退牧还沼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在热尔坝花湖,曾消失了的黑颈鹤等珍稀物种,已重现踪影。 黄河在若尔盖拐了一个弯。九曲黄河第一弯唐克乡,不少依水草而居的牧民卖掉心爱的牛羊,搞起了旅游开发。“草原是我们的根啊,要可持续发展才行。”若尔盖,守望着新的传奇。 杜受祜(省社科院副院长):若尔盖县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我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地区。但是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压力,使这里丰富的湿地资源受到损害,湿地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等现象频生。如何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需要认真面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