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靠什么根治保健品“烂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8:31 新桂网

  新桂网据《山西晚报》6月16日报道,保健品的黑幕到底有多黑?一位从事保健品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行业的种种“烂疮”:违禁药品乱添,功能纯属虚构,“保健”说成“治病”,治的还是“癌症”。这些恶毒的谎言,长期欺骗着无数充满信任的购买者,使他们破了财,甚至丢了命。

  报道中说,有些保健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有时连自己都觉得良心有愧,通过“求神
拜佛”来为他们的罪恶进行“救赎”。但是,在强大的利益诱因下,良心是救治不了当下保健品的“顽症”的。

  黑心老板坑害消费者,可恨可鄙。中国保健品行业必须“干净”起来,但这显然不能依靠无良商家的良心发现。在我看来,还是要从相关的审批、监管做起,还是要靠法律作为制度保障,靠严格执法来截住保健品行业内的“浊流”。

  其实,把鞭子仅仅打在保健品行业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从保健品审批来看,当前还存在很大问题。有关专家称,保健品审批由卫生部门独家垄断,本身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比如,审批机构全由卫生系统的专家组成,拒绝其他专家的介入,难免使审批有失科学性而显偏颇。而出现审批把关不严,准入门槛低,缺乏标准等情况,又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更何况,保健品审批费用不低,人们自然有理由对保健品审批本身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除了审批,保健品还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由于在监管上政出多门,造成监管严重不力。中国保健品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认为,造成保健品混乱的状况,存在着监管体制不顺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保健品监管涉及的部门接近20家,主要的有8个部门。多头管理反而造成管理不力,集中表现在对审批以及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管力度也不够。

  比如,审批权在卫生部门,而利用保健品虚假广告欺骗坑害消费者,却又要靠工商、文化部门管理。这样显然容易出现管理的脱节。

  令人欣慰的是,从今年7月1日起,有两部颇受关注的相关法规要开始实施,一部是《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另一部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这两部法规将涉及到保健品的注册、生产、销售、宣传等多个环节,为保健品的审批、监管提供制度规范。我想,通过保健品行业内部自律,通过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通过强有力的法律介入,保健品由“门槛低”、“利润大”、“宣传滥”所产生的“烂疮”最终会得到根治,从而还保健品行业一片纯净的天空。

  (苏子川)

  作者:苏子川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