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族不屈精神的铿锵呐喊-抗日战争戏剧创作回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4:08 中国新闻网

  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抗战八年那席卷全国的戏剧救亡运动,堪称激动人心的光辉一页。

  1937年“七七”事变后,8月7日,在上海由夏衍、于伶、洪深等百人集体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成为中国戏剧人以戏剧为武器参与抗战的先声。全剧场面宏大、气势昂扬,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日精神。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大城市相继沦
陷,原来以城市舞台为中心,以市民、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戏剧运动,开始走向农村、内地和抗日前线。于是,大批适应战争环境和流动演出需要的街头剧、活报剧、独幕剧、茶馆剧、游行剧等应运而生。它们大都以表现当时抗日斗争为主题,采取简短通俗的表演形式,贴近民众、鼓舞士气、宣传抗战。著名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就是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演出遍及全国的一个剧目。剧本描写了父女两人,由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家乡,被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靠卖艺为生。由于长期流浪挨饿,使本来善良的父亲竟用鞭子抽打没有力气卖艺的亲生女儿,引起围观群众的激愤,经卖艺女香姐的哭诉,大家终于明白应该把鞭子对准造成这苦难生活的日本侵略者和不抵抗的卖国贼!这部戏在当时几乎演遍了整个中国,尤其该剧将演员混杂在观众中间的表演形式,使戏剧效果更为逼真。与此同时,另外两个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在抗战初期也颇为流行。此外,夏衍的《咱们要反攻》、沈西苓的《在烽火中》、凌鹤的《火海中的孤军》、李增援的《盲哑恨》、荒煤的《打鬼子去》、尤兢(于伶)的《省一粒子弹》等,也因正面描写抗战、表现军民英勇抗敌以及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而成为这一时期的优秀剧目。在抗日根据地延安,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抗日戏剧,如王震之的《流寇队长》,李伯钊、向偶的《农村曲》,冼星海、王震之的《军民进行曲》等,这些作品热烈地歌颂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人新事,描绘了军民鱼水深情,塑造了新一代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在艺术上尚不成熟,但由于作品准确地把握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时代脉搏,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参与现实斗争的坚强决心,因而深深地感染了社会各阶层的民众,激励人们的斗志,具有特殊的感召力。

  随着中国剧作者协会和上海戏剧救亡协会的成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抗战剧团,仅在八路军内部成立的抗战剧团就有30多个。其中较为突出的有西北战地服务团、抗大总校文工团、烽火剧团、太行山剧团、前线剧团、战斗剧社、抗敌剧社、火线剧社、先锋剧团、战友剧社、国防剧团等等。与此同时,部队还加强了人才培养,成立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晋东南分院、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部队艺术学校等人才培养基地,满足了当时对戏剧艺术人才的需要。抗战期间,我军还举办了多次会演和文艺创作评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戏剧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使他们创作出一大批激荡人心的好作品,尤其重要的是这些演出对鼓舞士气、宣传抗战起到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一时间,抗战题材的戏剧席卷全国,据统计,抗战八年间,仅我军创作演出的各类戏剧作品就达近千部。其中最著名的是《把眼光放远点》。该剧表现了兄弟两人对待各自的参加八路军的儿子的不同态度,哥哥坚决支持儿子抗战到底,弟弟则唆使儿子开小差回家当“良民”,由此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从而歌颂了敌后广大农民支持抗战的坚毅和智慧,也讽刺了一部分富裕阶层眼光短浅、犹豫动摇的心理。此外还有描写抗日军民利用敌伪矛盾将粮食和枪支送交八路军的《粮食》、《十六条枪》;有第一次正面反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优秀作品《同志,你走错了路》;还有表现军民关系的作品,如《我们的指挥部》、《到山那边去》、《子弟兵和老百姓》、《夏伯阳》,以及描写英雄母亲的《戎冠秀》,表现战士成长进步的《李国瑞》等等。

  抗日战争期间,除话剧外,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的歌剧、秧歌剧以及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戏剧也风行一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歌剧《王秀鸾》。该剧以媳妇王秀鸾与婆婆之间的矛盾为主线,反映了王秀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生产,终于把婆婆折腾得七零八落的家园振兴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援了抗日前线。该剧因生动传神地再现了农民的生活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歌剧《白毛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成为了解放区拥有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歌剧作品。此外还有反映边区大生产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反映军民一家亲的秧歌剧《牛永贵挂彩》以及京剧《松花江上》、《鬼子抢粮》、《徐大将军粉碎日寇扫荡》等等。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作品在艺术上不免略嫌幼稚甚至粗糙,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它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却不容低估,这些质朴、真实、真诚的作品,饱含着创作者们的热血和勇气、正义和呐喊以及他们对祖国最诚挚的热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值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用艾青先生的这句诗来告慰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先烈,也以此表达全体戏剧人热爱祖国的共同心声。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程倩)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