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国瑞:我见过杨靖宇将军的头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8:45 生活报 | ||||||||
芮国瑞 1922年生人,吉林榆树县人,东北抗日联军李红光支队战士。 采访到芮老是在“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发起的抗联之旅启动仪式上,老人系着一条鲜艳的领带,一身笔挺的西装,在风雨中腰板始终挺直着。“很高兴能在杨靖宇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来到他生前战斗的地方缅怀他的事迹。”老人指了指伴随着启动仪式落下的春雨,“老天爷也为将军落泪了。”
“将军头前立,胸怀百感生。义举动天地,悲壮鬼神惊。英名亘千古,丹心照汗青。我生无大志,誓做汝一兵。”这是我在1940年2月27日悼念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后,在回家的路上所做的诗。遗憾的是,我惟一一次见到将军真容竟然是他的头颅。 那年,我正好回到通化探亲,我的叔叔告诉我,3天前杨将军牺牲了,残忍的日寇砍下他的头颅放在了通化县衙门里。我叔叔当年也是被日本鬼子重点防范的对象,所以他要我替他去悼念一下将军。 那几天天阴得厉害,却一直没有下雪。本来以为县衙门会戒备森严,谁知道已经下午2点多了,衙门外面竟然连站岗的都没有。我走进去,整个大院空无一人,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在衙门院子的东墙根下摆着一张破烂的桌子,上面是一个黄木匣子,将军的头颅就放在匣子里。在离着桌子三米左右的地方我停下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将军,他的脸方方正正的,短短的头发,两腮长满了胡须。我是学医的,当时就感觉将军的面色不像是死者的那种苍白,而是一种黄褐色,他的眼睛是闭着的,就像睡熟了一样。将军是经过一番激战后胸部中弹后牺牲的,但是他死得却是那样安详,那样从容,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视死如归。 好一阵子,我才缓过神来,觉得自己想哭,却没有眼泪,胸口闷得发慌。忽然,大院有了动静,我回头一看,是个日本女人,六十左右的年纪,穿着一身黑色的和服,站在我身后几米的地方,不知道她在嘟囔什么,只看到她朝着将军的头颅深深鞠了一躬。后来听说有很多日本人都来拜祭过将军,他们完全是被将军的气节和忠烈所折服的。 说着说着,老人好像被一口气顶住了,许久,才长叹了一声。老人说自己的一家人在当时属于抗日积极分子,他的父亲给杨靖宇的部队介绍过知识青年,他的亲叔叔给杨靖宇的部队弄过许多药品。有时候,他一觉醒来,身边就会多出几个陌生人,他们都是抗联战士。 老人没有跟着抗联在白山黑水间打击敌人,而是成了地下工作者。1943年,还是奉天医科大学学生的他开始了抗日宣传工作。 我当时主要是向群众做宣传抗日,身份是隐蔽的,除了直接领导外绝对不允许透露。当时我已经被日本鬼子定为了思想犯,因为我不肯学日语,也不肯说日语。大学毕业后,他们给我安排工作,我不去,我不想给日本鬼子看病。结果鬼子宪兵队直接找到了我家,把我押解到了通化医院。当时组织上给我的任务是争取控制医疗系统,我就开始在医院中发展革命力量。 1945年8月15日,那一天我终生难忘。早上,通知全院人员开大会,会上说,日本投降了。当时,日本人院长把我叫上了台,说这间医院从今天起由我接管。那天我的嗓子都喊哑了,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跳着、喊着、互相拥抱,热泪盈眶。 解放战争中,芮老还是以地下工作者的身份在沈阳继续战斗,他的家就是地下联络站。在沈阳解放前几个小时,他还差点儿被敌人枪杀。 老人说,在接收通化医院后,组织上终于给了他一把枪和两发子弹,他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真的成为了杨靖宇将军的一兵。辽沈晚报记者 李振村 相关专题:白山黑水的记忆--再现抗联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