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03:07 重庆晨报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为胡真一老人授勋并献上鲜花。本报记者王洋摄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拜谒苏军烈士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本报记者王洋摄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胡老翻看本报前期对她的专访文章。本报记者王洋摄

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组图)
  胡老接受记者采访谈受勋时的感想。本报记者王洋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昨开幕俄给重庆抗战老兵授勋

  本报讯(记者戴宇)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邀请,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一行于17—18日对我国进行工作访问。昨日上午,格雷兹洛夫一行21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的陪同下出席了我市直辖8周年纪念活动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开幕式,这对推动我市与俄罗斯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将起到重要作用。

  “图片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把我们带回到当年那硝烟弥漫的反法西斯战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在开展仪式上表示,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片展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面,对于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加强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在开展仪式上表示,俄中关系目前发展顺利,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团结。在二战期间,有12000名苏联军官在中国牺牲,此次图片展是俄罗斯向重庆赠送的礼品。在开展仪式上,格雷兹洛夫还向抗战英雄胡真一女士颁发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昨日上午,格雷兹洛夫、许嘉璐一行还参观了苏军烈士纪念碑并敬献了花圈,格雷兹洛夫一行随后还参观了位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原苏联大使馆重庆旧址。在第三人民医院,热情的老专家们还合唱了《小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等苏联歌曲,献给格雷兹洛夫一行。

  那夜,我哭了整整一晚上

  本报曾报道过的抗联老战士胡真一昨说,这次拿到纪念章既高兴又难过人物简介

  胡真一,沈阳人,1937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参加与日本关东军的正面战斗,并与抗联第五军副军长柴世荣结为伉俪。1941年,为保存力量,党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一万余人撤入苏联境内,改编为苏联红军第88特别旅,在东北地区继续进行抗日斗争。胡真一在苏期间与朝鲜革命领袖金日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随刘邓大军来渝,曾担任渝中区区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昨日上午11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厅里,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紧紧地握住了抗联老战士胡真一(本报15日5版曾报道)的手,亲自把“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了胡真一老人。

  “我仿佛又回到了苏联红军第88特别旅的那段时光。”胡老接过纪念章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本报随后专访了胡真一老人,听她讲述了泪光背后那段60年前的往事与尘嚣。

  “杜马主席颁给我纪念章的时候,叫我要保重身体。”胡老今年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说起话来仍然很有精神,满头的银发,一张刻满岁月沧桑的脸庞,慈祥而不失威严的目光,你很难想像,这样一位貌不惊人的老太太曾是当年英勇善战、出生入死,在东三省叱咤风云的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胡老告诉记者,自己几乎60年都没听过俄语了,但现在还能听出一些句子。“以前我还会说几句,‘达瓦拉’。”胡老仍然记得俄语中“同志”的发音,这是60年前最亲切的称呼。

  有高兴也有难过

  胡真一老人上一次得到纪念章是在10年以前了,“俄罗斯大使馆派人来直接带给我的。”胡老说,那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

  “今天拿到纪念章很高兴,但也很难过。”胡老手拿着纪念章说,回想起60多年前的战争和那些为抗战牺牲的战友,自己心里很难过。言语间,胡老眼里不禁泛起了泪花。

  “我这一辈子是不轻易流泪的,但那一次看着他们身上的几十处刀伤,我哭了整整一晚上。”1938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鬼子对位于兴安岭的东北抗日联军被服厂进行了扫荡,胡老的入党介绍人金枝(音,朝鲜人)被残忍的杀害。胡老告诉记者,第二天,东北抗日联军便对鬼子打了一场伏击战。

  “当时在一个叫黄鼠狼沟的地方,有一百多个鬼子正准备从河东过河。他们的十几条船刚到河中央,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用手榴弹投向鬼子,十多条船一下全被炸沉了!”胡老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时,显得很兴奋。“我最感到欣慰的就是亲手打死了鬼子,告慰了金枝和牺牲的战友的在天之灵。”

  金日成是亲密战友

  1937年的一天,胡真一第一次见到了金日成。1939年以后,日寇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讨伐”更加疯狂残酷,抗日联军处境更为艰难。1941年,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抗联的主力撤到了苏联境内,编为苏联红军88特别旅,发给苏军装备军服,待机反攻。

  “在哈巴罗夫斯克的时候,我和金日成是邻居。”胡老说,金日成特别喜爱小孩,空闲下来常抱着两家的孩子哼唱着动听的朝鲜歌曲。1945年,胡真一和金日成一家各自踏上归国的征途,此后数十年没有音信。

  1994年,一名朝鲜大使馆人员意外得知胡真一还健在,马上报告了国内,金日成当年就邀请她到朝鲜参加国庆庆典。胡老此后每年都会在朝鲜国庆前夕接到邀请,“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到朝鲜首都平壤聚一聚。”胡真一老人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一些健在的88旅战友,每年大家都会到朝鲜去。

  1998年,朝鲜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洪灾。胡老听到这一消息后坐不住了,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委托在沈阳的亲友购买了100吨面粉,立刻送往灾情严重的地区。“金日成是我亲密的战友,尽管他去世了,但我和朝鲜人民的友谊没有断。”胡老平静地说,直至今日,朝鲜每年都还会在节日时给胡老寄来贺卡,并邀请胡老前往朝鲜访问。

  重庆更漂亮了

  “我去坐过一次轻轨,很漂亮!”说起重庆直辖8年来的变化,胡老显得很激动,“桥梁架起来了,马路宽了,城市建设的变化是最大的。”解放前,胡老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来渝至今,她亲眼见证了重庆大变化的一点一滴。

  “当时抗战的条件很艰苦,天天都在山里打游击,经常靠吃野菜为生,偶尔有老乡送来的玉米和小麦,已经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胡老说,“每个抗联的战士都随身带着一口小锅和一把小铲子,饿了就用小锅煮野菜,晚上就用小铲子铲出一块空地休息,当时我们的口号就叫做‘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

  爱心奉献社会

  “人大常委会的老干处经常组织活动和学习。”退休后,胡真一老人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印度洋地区国家遭受海啸袭击后,她还和其他老同志们一起向灾区人民捐款。“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就是喜欢和老朋友们一起,摆一摆过去,摆一摆历史,摆现在我们的学习情况。”胡老说,现在正在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院子里的几个老同志经常一起讨论,“心里面要装着人民,牢记党的教育,不能辜负了人民的希望。”

  本报记者戴宇实习生吴烨岚图片展持续5天

  本报讯 (记者戴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昨日在新落成的三峡博物馆开展,整个展览将持续5天。

  三峡博物馆文化交流办公室主任杨付军介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共分为4个部分,1,苏联卫国战争;2,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3,二战老战士;4,胡锦涛主席出席5月9日红场阅兵式。此次共展出176幅图片,均由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和俄新社提供。

  昨日展出的图片今年6月4日曾在北京展出,之后就空运到重庆,重庆方面还专门制作了大幅海报挂在展厅前,俄驻华大使馆也送来大量介绍俄罗斯的画册提供给参观者赠阅。

  拜谒苏军烈士昨日上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一行冒雨前往位于鹅岭公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拜谒为帮助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而牺牲的苏联志愿军人。本报记者王洋摄

  歌声送给俄罗斯客人

  本报讯(记者戴宇)“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像好象明媚的春光。”一曲俄罗斯民歌《喀秋莎》赢得了到访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一行阵阵掌声。昨日上午,前去参观原苏联大使馆重庆旧址的格雷兹洛夫主席还为三院题词:中俄友好医院。

  据市三院院长刘松涛介绍,这支特别合唱团是由该院的老专家们组成的,他们都曾经学过俄语,有的以前还经常和俄罗斯友人通信往来。在悠扬的手风琴伴奏下,合唱团先是演唱了一曲《小路》,这让俄罗斯客人顿觉亲切起来,大家还一起演唱了《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声结束,俄罗斯客人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专家合唱团最后还用俄语对客人说:“欢迎来到重庆。”

  我要把奖章献给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戴宇)昨日上午,一位身穿志愿军服的老兵来到三峡博物馆,他的胸前别满了奖章(如下图),“我要把自己在朝鲜战场上所获得的奖章献给三峡博物馆。”75岁的志愿兵杨坤华说,“看了展览又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杨坤华告诉记者,1950年他就随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三次夏季阻击战,并且在朝鲜呆了4年时间,获得了6个奖章。

  杨老表示,看了抗战月岁的展览,他又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他马上找到三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把自己在朝鲜战场上所用过的印有“最可爱的人”的口盅等东西以及自己的6个奖章,全部献给三峡博物馆。杨老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请求。

  沈阳发现清代三峡图集

  据新华社电一套清代绘制的三峡全景图册,日前被沈阳的民间收藏家詹洪阁购得自藏。书中记载,这套图册填补了长江三峡“有志无图”的空白。

  这本图集名叫《川行必读峡江图考》,上下两册,为线装本,印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作者为清代测绘地图学者江国璋。记者看到,这本书全部为绘画,中间为长江,两岸青山相对而出,绵延不绝。据民间收藏家詹洪阁介绍,上下两本书如果首尾相接,可达40余米,是一幅难得的“三峡全貌图”。

  这本记述丰富的图册,对于研究三峡的地理变迁和风土人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