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欧模式”能否化解中美贸易争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10:41 每日新报

  积蓄已久、一触即发的中欧纺织品争端,终于在6月11日随着中欧双方成功签署纺织品协议而被化解。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自然成为焦点:中美纺织品争端何去何从?

  在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结束长达10小时的谈判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称该协议为“三赢”的协议。他说,该协议将确保“欧洲纺织业、中国出口商和其他依赖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的稳定”。但业内外的期望远不止于此,他们更希望这个协议成为垂范,使
同样麻烦不断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平稳解决。7月初,中美贸易联合委员会将对中美纺织品争端进行进一步磋商。

  中欧和解的垂范意义

  根据中国与欧盟达成的协议,欧盟承诺对来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等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中国政府纺织企业担心的欧盟设限阴云也就此散去。中欧双方同意,除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还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该协议到 2007年年底期间内生效。

  欧洲媒体对该协议的签订迅速做出反应。法国媒体称中欧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达成协议,使双方避免了一场贸易战。英国《金融时报》对于该事件的评论引出新思考:中欧之间达成纺织品贸易协定势必对美国形成压力,迫使美国考虑与中国达成类似协定。因此,人们的下一关注点是,中欧纺织贸易争端一边以喜剧收场。另一边又会怎样发展?中美争端何去何从?

  中美谈判更困难

  “美国政府和美国商务部正在评估中国和欧盟的这一项协议,评估其带来的影响。”在中欧达成纺织品协议后不久,美国商务部发言人达纳韦开口了。这表明,美国已经开始考虑与中国磋商达成协议。

  然而到底中美能否会像中欧一样达成协议还是未知数。因为中美、中欧纺织争端存在很大区别。首先,“是否该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在欧盟内部出现两大声音,以法国、意大利为首的纺织业发达国家主张对中国设限,英国、德国等力主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则表示反对,最终中欧问题的解决是双方平衡的结果。但在美国,即使有消费者群体的反对呼声,但主张对中国强硬的纺织生产商的声音占主导,而政府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为相关的利益集团所左右。

  此外,欧美双方对于中国的经济定位不同。欧盟把中国当成战略合作伙伴,没有必要因小失大,影响其他重要领域的合作前景。而美国一贯在国际上宣扬要遵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办事。

  进一步磋商

  对中美纺织品争端表示忧虑和不解的,还有美国MMG全球商业战略咨询公司亚洲分公司管理部主任彼得·什恩(PeterShay),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不理解美国为什么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我深信这是错误的。它让中美贸易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实际上美国的消费者、零售商、代理、进口商现在都在承受纺织品涨价带来的巨大损失。”

  对于中美纺织品的症结所在, BIMBA北大国际 MBA教授迈克尔·福斯特( MichaelFurst)对本报记者说:“在一个全球化市场,消费者关心的是能否用合适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不管是谁的。针对中国纺织的限制我能看到的原因是:中国作为强劲经济力量的迅速崛起,让大多数国家惊讶,并且不习惯或者不喜欢。有些国家甚至想抑制。”《经济观察报》供本报专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