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语、外语攻城略地 汉语“纯度”告急(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13:55 新华网 | ||||||||||
一位英国财政大臣兴奋地表示:20年内,中国流利使用英语的人数将超过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而借助中国英语学习热和巨大的市场,2004年,英国英语教学年输出利润分别占到了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出口额总额的4%,英语已经成为了英国赚取外汇的龙头产品之一。 知道网络聊天室里哪一天出现了类似“GG、MM、酱紫、表江”之类的前卫用法;也搞不清类似“VS、芯意相通”之类的“革新成果”是如何成为平面媒体常用标题的组成部分的;更不明白在一些所谓大家的专栏里出现的类似“元力主义、语义素”等生造词汇是什么意思;就记得自打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成为大学生毕业的先决条件后,“纯英语交流”成了中国的许多幼儿园诱人的招生广告,而在绝大多数的招聘启事中,熟练掌握英语成为了求职者的必备条件,哪怕你应聘的岗位是一名电梯管理员。 当然,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客观要求,对外语加以重视是应该的,经常更新自己的词汇库也是必须的。如果你现在还不懂“稀饭(喜欢)”、“虾米(什么)”和“9494(就是)”是什么,那么网络世界里你的沟通位置就已经被撤掉了;如果一个国际化大城市里的公务员还不能用简单的英语和外国人交流,那么现实社会里你的吃饭的位置就已经危险了。毕竟,在一个语言相对能共通的环境里,大家的言行处事就会少些障碍。然而,重视外语和新兴语言却不能冷落我们的母语──汉语。 的确,英语和新兴语言在流行程度上说明了其在国际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汉语该没落。如果中国本土都在冷落汉语和传统汉语的语法,那么汉语何时才能引起世界的重视?如果在中国所谓高端人群中通用的是英语或是杂糅的新兴语言,那么也许用不了多久,汉语即将成为一种“低水平沟通手段”,而面临被淘汰!也许到了那时,你行走在别国,倏然看见有汉字标识的路牌或商品名,除了感觉亲切之外,还必定会油然而生一种伤感,一种类似都德笔下《最后一课》的伤感。 在汉语“纯度”告急之时,我们喊出了“保卫汉语”的口号,有人会说“保卫汉语”有“民族主义”之嫌,因为任何文化都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向前发展。可事实上,我们的母语从最初的甲骨文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白话文,无时无刻不处于变革之中。但是,这些变革并没有颠覆我们固有的精神思维,也没有阻断我们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而是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文化传统。而我们面临的当下的汉语变化,尤其是那些“杂交语言”,似乎已溢出了正常的变革范围,因为我们从中所感受到的,已经不是对某个词语的合理借用和创造,而是对汉语语法的随意践踏和颠覆。 保卫汉语在更深的意义上,其实是在保卫汉语背后的文化,这种保卫源自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尊重,摒弃对异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盲目崇拜,从中吸取科学化的新思维,那么汉语的复兴就必如鲁迅先生在《文化偏执论》所说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而这将使中国’屹然独立于天下。”(王立成)(责任编辑:林杉) “偶稀饭粗稀饭,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介素虾米东东……” 你能准确翻译出这句话是啥意思吗? 谁动了我们的汉语? 网络语言:辞典里没有的注解 “偶稀饭粗稀饭,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介素虾米东东……” 你能准确翻译出这句话是啥意思吗? 如果看着莫名其妙,那只能说明你已被网络时代out了。这是一个女网友的聊天日记,意思是,“我喜欢吃稀饭,我不是美女,我是恐龙。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什么东西?”陈女士正对着女儿的聊天记录发呆,陈女士大学毕业,她无论如何也猜不出刚上初一的女儿写的是什么。和陈女士有同样经历的不仅是家长,还有老师。孙老师是有着15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文时词不达意,晕、虾米、东东、酱紫等词泛滥。孙老师说,网络语言严重冲击了当今的语文教学工作,每次看到学生在作文中滥用这些词语他都要制止,因为这是不符合语言规范的。但网络语言在学生中已形成气候,简直到了屡禁不止的地步。 倒退N年,谁也没有料想到网络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就像美国快餐以其全球的统一产品、服务,迅速征服了中国食客的胃,网络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成为青年人的新宠,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也许它是鲜活的、智慧的,或者它是粗糙的、暂时的,它可能让正常人不会正常说话,也可能让寡言人从此变得幽默风趣,这就是网络语言。无论它的出现是好是坏,它已不容置疑地将每个人卷入其中,影响着每个人。它已变成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符号,尽管还没有一本汉语辞典将其收编其中。 媒体:有话不好好说 “给个理由先。”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年轻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并且知道它出自周星驰著名的电影《大话西游》。 如今《大话西游》已经被年轻人奉为宝典,连盗版商都称之为“常青树”。“大话西游”式的语言也成为年轻人争相效仿的语言形式,“我走先”、“你工作先”……根据这种模式如法炮制,汉语语法早巳被抛到九霄云外。 一辆公交车上赫然写着:“一条龙服务让你安枕无忧”,记者查遍《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辞典》甚至是《康熙字典》都只看到“高枕无忧”一词,不知“安枕”是从何而来? 巴士、的士、士多店……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很容易找到类似词语。这些词语并非是普通意义的汉语,而是英文的谐音词。如果把他们还原成汉语应该这样表达:公交车、出租车、便利店。 外语:精英须从小抓起 “饭已OK,下楼米西米西吧”,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这是引来一阵大笑的幽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却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幽默”,就像可口可乐加中国生姜成了一剂感冒良药一样,外语与汉语正经历着“重组”。 英语歌曲成胎教音乐。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要想成为最贵的人才,首先要成为“精英”。于是,各种外语培训广告铺天盖地,许多孩子从母语还说不利索的年龄就开始学习外语,更有甚者,一些准妈妈在怀孕时以英文歌曲为胎教音乐,并郑重其事地说:“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语言天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的培训费,家长们眉头都不皱一下。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孙老师说,尽管学校有英语课,但班上超过2/3的同学都在外面上英语补习班,一些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夹杂了英文单词,父母得知后很高兴,他们觉得,在中国生活,还愁学不好中国话吗?孩子尽早学会一口地道的英语,才能为前途“上了一道保险”。对此,孙老师认为,英文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此外,把英语作为遴选人才的硬性标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有许多优秀人才也因此被“流放”。母语与外语本末倒置的现状,让人无可奈何,很多人能讲流利的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英语的这种“霸权”行为,让不少人铤而走险,于是,“枪手”成为一个新“职业”。(刘岩)本组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林杉)(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