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000万造贾平凹“故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15:14 海峡都市报
7000万造贾平凹“故居”?(组图)
贾平凹

7000万造贾平凹“故居”?(组图)
贾平凹老宅

  N据《新闻晨报》

  日前,一条“贫困县斥资7000万修贾平凹故居”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不少争议。花这么多钱为一个活着的人修“故居”,真的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事吗?记者赴陕西进行了调查后发现,所谓“故居”说仅仅是一次研讨会上贾平凹的一句建议;“7000万”是招商引资的计划数额,能否实现还很难说;所建项目是借贾的名气修建的旅游设施,但此想法是否能如立项者所希望的引来众多旅游者,很令人担忧。

  【提议】

  将“文学艺术苑”

  改成“故居”

  2005年5月28日,一场由丹凤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规划评审会”在西安召开,这是一个占地300亩,需投资7000万的庞大系统工程,具体由陕西省旅游设计院设计规划。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光设计费就用去县财政20多万。

  记者在旅游设计院的《丹凤县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详细规划》中看到,未来的贾平凹文学艺术苑将坐落在他的老家———丹凤县棣花镇贾塬村,其北面就紧挨贾平凹家的老宅。

  工程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贾塬村村前的二郎庙进行整修;第二部分,恢复村里已经惨遭破坏的魁星楼;第三部分,在二郎庙旁边修一座“贾平凹文学艺术展览馆”。第四和第五部分最为浩大,除了建造3个巨大的荷花池塘,复原棣花镇曾经的古道和驿站外,还计划在古道两旁建设庞大的民居,其7000万的投资中80%将用在这里。

  该规划中,对于贾平凹居住过的老宅只是进行简单的修葺。

  在当天的评审会上,贾平凹对这样的规划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据参加这次评审会的丹凤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局书记邵志强回忆,评审会上,贾平凹觉得这个项目还是切实可行的。

  但在项目的名称上,贾平凹觉得不妥。他说:“贾平凹艺术苑这个名字太突出我个人,应该突出整个商洛土生作家群,而且有些太长,听起来不美气。”同时,他还说到,司马迁、鲁迅这些大人物都还没有建什么艺术苑。

  于是,贾平凹提出是否可以改为“贾平凹故居”或者“贾平凹故里”,但思索了一番,他又觉得不合适,因为故居和故里都是为已去世的人修建的。

  最终,当天贾平凹本人也没有就名字说出个所以然,评审会也没有就名字问题达成最后的一致。

  但该项目还是通过了评审会的认可,接下来,再由设计院对一些细枝末节稍作改动后,下半年便开始报批立项。

  【态度】

  立项时不太同意

  后来被说服

  丹凤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文治告诉记者,贾平凹是去年得知这个项目的,当时,他们在西安搞了一个“贾平凹艺术苑项目研讨会”。邀请贾平凹参加,但贾平凹那时却不是很积极。

  贾平凹到了会场后,什么话也不说,掏出香烟,只递给主持会议的县人大主任曲大宝一根,却没有理会在场的其他县领导,就坐下来独自抽起烟。

  会议开始后,曲主任说,这个项目我与平凹沟通多次,但平凹很谦虚,都不愿意做……

  这时贾平凹还是一语不发,看情况有些尴尬,在场的丹凤县老县委书记周述武说,平凹,你现在不仅代表你自己,更代表咱商州,代表咱丹凤,如今你有出息了,更应为家乡做贡献。

  受到激将,贾平凹这才开口:“我不好说,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应该为我建一个这么大的工程。”他还开玩笑说:“商州像我这样的人,能拉几大车。”

  最后,贾平凹也逐渐被说服,并接受了这个计划,但他却担忧这么大的项目能否在自己的贫困家乡实施。

  今年的评审会前一天,邵志强曾专程去了一次贾平凹家。贾平凹再一次流露出对该项目前景的担忧,他说:“是不是大了点。”

  邵志强说,贾平凹虽然内心对于最终能否实施还不是很坚定,但绝对没有了一年前不愿做的想法。

  【目的】

  “丹凤就是借我

  这块牌作宣传”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贾平凹。

  记者问:“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你活着的时候就急于建故居是为自己树碑立传。”贾平凹的回答是:“我没说这话,我只是不喜欢‘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如直接叫我家乡或者故里好一些。”

  他还解释说:“想想看,那么穷的地方,怎么会拿出那么多的钱为我来建造什么东西。说白了,丹凤县就是借我这块牌,来为发展经济作宣传而已。事实上,那次开评审会,我本来是不去的。但丹凤县和商洛市的领导都说,我不去,这个评审会就没有意义。所以我就去了,但没想到惹出这些事情来。”

  贾平凹一再表示:“这是我老家,我又不能反对,如果我反对,别人就会认为家乡要用我的名字建造我却不支持家乡建设,但我绝不是想为自己树碑立传,而且用我名字,我一分钱也没有收。”

  当地政府直言:

  借机引资

  据悉,丹凤县这一构想在2003年被商洛市副书记周敏提出后,便迅速得到了商洛市“包括市委书记和市长在内”的大力支持。

  各级领导也承认,借贾平凹的名其实都只是一些炒作的噱头而已,最终目的不过是想“借鸡生蛋”。

  丹凤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局局长杨斌说:去年,丹凤县旅游人次达到6万多,今年有望突破8万。而在这些游客当中,有40%的游客是为贾平凹而来。而且,经过对该项目的充分论证,贾平凹文学艺术苑景区的目标市场潜力预测为:到2010年,景区可接待游客7.3万人次;到2015年景区可接待游客11万人次。如果这些游客每人消费100元,那么一年就有近千万的收入,何况,游客消费远不止这个数目。

  丹凤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文治说,在我们丹凤县,实在是找不出比贾平凹在全国更有名的人啦,况且,贾平凹的小说中,很多原型的人、物在贾塬村、棣花镇、丹凤县甚至是商洛市都能找到。

  至于外界非议“在一个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的贫困县,为一个名人而投入7000万元建贾平凹文学艺术苑”,周文治觉得那是错误的理解,“这是两码事,这7000万元又不是我们财政收入来支出,而是招商引资的。还有人说,为什么不投入到教育上,那我要问,用教育能够引来这么多的投资吗?”

  【担忧】

  是否成为

  贫困县新负担

  就在丹凤县各界对这个旅游项目一片看好之时,丹凤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局书记邵志强却有着几丝担忧,基本条件是否已经具备?能否达到设计的效益?会不会成为一个鸡肋项目?

  据悉,该项目通过立项后,主要将依靠招商引资来最终实施,丹凤县政府只负责基础项目的建设,如道路、水电的配套等,自己投入大概300万左右。

  “前期的300万,贫穷的丹凤县自己可以解决,但其他6700万元的引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邵志强说,有没有人愿意把这么大的资金押在这个项目上还得打一个问号。

  邵志强认为,政府准备借此重现商州历史原貌,将平凹小说形象地还原;再举办主题论坛,把它建成体验会馆、乡土文学基地或者文学训练营。“但是我们不得不怀疑它的现实可行性,因为如果仅仅出于对贾平凹个人魅力的信赖似乎还显单薄,到目前为止,我国似乎还没有谁有这样的好‘卖点’。”

  “如果读者想要亲眼见识平凹笔下的秦地风情,可能也没几个会爱看这样一个已给现代手段修饰得面目全非的商州吧?”邵志强说。

  更让邵志强忧虑的是,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会成为这个贫困县新的负担,不仅仅是前面的投入收不回来,而且可能越陷越深,要不停地为它的维护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投钱进去。

  另据记者了解,丹凤县政府对这个项目的决心异常坚定,已经对计划用地进行了控制,不准做其他使用。按照他们的构想,该项目将在2010年前后完工。

  专家:

  在世建故居不合适

  在世名人有建故居的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前身是梅兰芳故居的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占文介绍,故居一般都是在该人士逝世以后设立的,据他所知,再大的名家在世时也没有建故居。“有一些功能性建筑是以名人命名的,比如关山月美术馆,就是在关老在世的时候建成的。但人还在世就建故居,不大合适。”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王旭副秘书长说,陕西丹凤县的想法有点天真。“这个点子有点不够理性。用贾平凹的名气做一个概念出来,投资回报率能有多大效果,需要好好论证。有多少人会去那里参加文学主题论坛、参加文学训练?”他个人认为,这样硬做出一个人文景观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针对此事,中国作家协会有关人士说,作协系统并不知道具体情况,不能发表什么看法。

  评论

  有必要耗巨资建

  贾平凹故居吗

  N袁木

  陕西丹凤县政府决定投资7000万建设文化旅游景区“贾平凹文学艺术苑”。

  据《华商报》网上调查:84%的人认为此举有劳民伤财的嫌疑而不宜实行!因为该县今年旅游总收入也仅仅980万!这些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好的旅游项目,除却出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还得有配套的生活,交通,安全保障设施确保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需要;在开发建设中,更要防止盲目性,近距离重复建设和建设性破坏。且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文化活动的质量水准也将经受严峻考验!同时根据人文景区开发要求,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作业场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也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开发贾平凹故居,这样的基本条件是否已经具备?通过主管部门的检验没有?或者政府已经给基础设施建设预留了足够的预算?并将必要的保护工作纳入了日常议程?至于相关保护工作方面的安排,更不见谁提及!

  虽然建贾平凹故居在计划之中,政府准备借此重现商州历史原貌,将平凹小说形象地还原;再举办主题论坛,把它建成体验会馆、乡土文学基地或者文学训练营,但是我们不得不怀疑它的现实可行性。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似乎还没有建成这样的“卖”点,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岳麓书院,还是才俊云集的北大湖!如果仅仅出于对贾平凹个人魅力的信赖,这么多年也没见哪里的政府以为有必要给老舍,巴金的故居或故乡投他个几千万啊!如若只是读者想要亲眼见识平凹笔下的秦地风情,可能也没几个会爱去看这样一个已给现代手段修饰得面目全非的商州吧?

  小心“故居”成“废都”

  N李先梓

  凭借作古名人的一点点遗荫来大做文章,虽然有些牵强,但出于对已经作古名人的怀想,“文章”做出来之后还有可能有人来瞻仰凭吊,并以此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至于为在世的名人建设故居,能否达到这种效果,这就很难说了。

  贾平凹原来的真正故居究竟什么样子,笔者虽然没有去瞻仰过,但从贾平凹的一些散文作品中不难看出,其故居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普普通通的陕西农家院落而已,而且现在还居住着贾平凹的亲戚。至于现在要花费7000万修建的“贾平凹故居”却是拥有“贾平凹文学馆、创作馆、旅游商务建筑”等在内的宏大工程,是典型的“村庄里的大都”。

  可是,笔者不能不替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担忧:从项目的创意来看,是想借助搞文学活动来运作这个人造的虚假故居,但是贾平凹的忠实读者们对他的所谓“故居”真的感兴趣吗?当富丽堂皇的“贾平凹故居”落成之后,正像许多地方进行的文化旅游一样,在喧嚣一阵过后可能会出现客源短缺、入不敷出的局面。一旦如此,这个“村庄里的大都”会不会一步步地变成“废都”呢?但愿这只是杞人之忧。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