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限制农民运瓜进城引争议 政策公信力受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1:16 现代快报

  新闻索引

  “也就跑这一两趟了,再过几天就进不来城了。”6月13日,在莫愁新寓附近卖瓜的瓜农何大嫂一脸的无奈。今年她家的西瓜收成约有5000多斤,本来合计着用家里的农用三轮跑个5、6趟进城来卖,能赚个千把块钱,给孩子交完学费还能剩下些,不过刚刚听说今年南京拖拉机和农用三轮都不让进城了,这个计划就泡汤了。

  从今天即6月20日开始至8月10日,像何大嫂这样的用拖拉机或三轮机动车进城卖瓜的瓜农都会被南京市区拒之门外,除非他们租用货运汽车。而且,即使改用了货运汽车,也只能在每日20时30分至次日7时在规定区域内行驶。

  有关部门出台“新政”引起不少人的质疑:除了24小时全天候禁行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外,是否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面对“增收难”的农民、以及吃瓜需求大的城市居民,这种“粗放式”的决策手段是不是应该改改了?

  专家质疑  

  是否经过充分调查研究?

  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发布相关《通告》时所称的原因是“为维护交通秩序”、“减少噪音污染”、“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等。但是,就在去年,南京对农民进城卖瓜还是用的“变堵为疏”的政策,对瓜农的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虽然不是全天候放行,但在7月1日至8月15日,每日6时至7时和19时至21时允许运输瓜果的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等经过长江大桥。同时,还取消了瓜农进城设摊卖瓜的“摊位费”等相关收费项目,对瓜农予以扶持。南京人的“宽容”曾让瓜农们满怀感动。

  今年不一样,“变堵为疏”又成了“变疏为堵”、“一刀切”。有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政府决策正在从“粗放时代”进入到“精益化时代”。政策“精益化”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基础上提出政策构想。而南京市有关职能部门今年对瓜农进城卖瓜的新政又是基于怎样的调查、分析呢?

  6月17日,记者试图就此采访一下发文部门,因此与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本来,这是一项已经公开出台的政策,对其出台背景进行解释是十分正常的事,但记者始终未能听到正面的答复。该工作人员称“这是市政府同意并决定的,要问问政府”。但他还表示,本来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运送瓜果蔬菜进入或经过市区的车辆必须为机动货车,拖拉机、三轮汽车及低速载货汽车都不再允许在市区通行”,就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对农民产生的影响,才将这项规定推迟一年到2006年实行。

  有没有听取各方面意见?

  政策“精益化”的第二个要求是要充分听取不同利益主体、不同阶层的想法。一个政策的转变,牵涉的不仅仅是直接对象,还包括许许多多相关联的人和领域。在针对瓜农的这项新政里,便能听到来自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声音。瓜农的拖拉机和三轮机车进不来了,城区交通是“顺畅”了,但农民辛苦一季的期盼或许也就落了空,在田头卖给瓜贩子,的确是省事了,但赚头少多了。与此同时,“城里人”想吃新鲜瓜不容易了,想吃便宜瓜也不容易了。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储东涛说,在这个问题上牵涉有很多利益主体:城市的交通环境要讲,这是一方面;农民的利益也要讲,这又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也得讲,那就是城区居民要吃瓜。当这么多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呢?政府决不能采取只顾一方的做法,而是应该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在服从大局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

  储东涛教授说,当前从中央到省里,都将“三农”问题摆在了迫切位置,一再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所以,“城里”在制定各种政策时,都必须考虑到对农村的影响、农村利益、农民增收。当保护农民利益与其他因素发生矛盾时,也应该区分轻重,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不让农民的拖拉机和三轮车进城,交通管理的确是轻松了,但农民辛苦了一年,他们的利益又有谁来保护呢?

  专家视点

  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替代

  怎样才能解决上述矛盾呢?专家及各界人士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射阳农技站的姜德明自己也连续几年栽种西瓜,他对记者说,进城卖瓜的有些是农业“经纪人”,即瓜贩子收了农民的瓜进城销售的,他们一般都使用货运汽车进城。真正的瓜农一般是没有条件购买或租用货运汽车的,只能用拖拉机或三轮机车,如果不让他们进城卖瓜,不但影响他们的收入,也不方便城里的消费者。他建议城里划定具体范围,除了一些主干道外,可以为农民进城提供一些方便。

  储东涛教授也认为,应该敞开大门,欢迎农民进城。“并不是没有办法”,他说,完全可以采取往年那种“划定区域、限定时间”的方法引导农民卖瓜。“关键是管理者怕不怕麻烦,说白了,管理上即使有麻烦也是应该的,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田伯平研究员同样赞成这种“划定区域、限定时间”的方法,他建议,当瓜农的车被堵在城外进不来时,政府可以派出一些运输车辆,往返城内外进行拨运(哪怕适当收取一点费用),然后再圈定好允许卖瓜的地方。“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这些都是要体现到实实在在的措施中去的。”田伯平强调说。

  对于瓜农卖瓜可能造成的市容环境问题,也并非无从解决。记者从南京市物价局了解到,去年取消了瓜农进城设摊卖瓜的“摊位费”,瓜农负担减轻了。不过今年市容和一些街道也提出,能否收取一些“垃圾费”用于瓜农卖瓜的环境清洁。虽然这项费用目前并未被批准,但记者了解到,实际上部分街道已经在向瓜农收取一些“清扫费”,瓜农们为能安稳卖瓜,也乐于交此费用,同时也保证了小区的环境整洁。

  出台政策要考虑多方利益

  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研究员坦言,对瓜农拖拉机和三轮车“一刀切”的政策有待商榷。当今经济社会密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政策的出台往往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作为决策者的政府,应该从更多、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早就应该改变了。”本着政策“精益化”的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在决策时应该兼顾多个政策目标,不能选择单一的政策手段,进行简短的政策操作,而应该根据政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

  田伯平研究员说,考虑到城市车流量、环境等问题,对瓜农进城卖瓜需要进行疏导,同时更要从方便城市居民吃瓜、农民卖瓜等角度考虑问题。一般来说,采用小三轮、拖拉机进城卖瓜的多数是农民而非瓜贩,方便他们进城卖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尤其是郊县农民增收是很有利的,这也是贯彻国家“三农”政策的应有之举,而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无疑是与之相左的。

  撇开国家大的政策要求不说,农民进城卖瓜,只要不妨碍城市交通、市容环境,就应该算是合法经营,有关政府部门就应该予以扶持。另一方面,这也恰恰是对自身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的挑战和考验,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人文关怀氛围的实际体现。如果“一刀切”,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就“切”掉了很多比“方便管理”更重要的东西。

  政策公信力面临挑战

  总体而言,南京有关部门出台的瓜农进城新政或许算不上什么“大政策”,但一项政策刚一出台便广受质疑,这多少给决策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也还有不少新政都出现过类似现象,在执行效果上不尽人意。政策从“粗放时代”到“精益化时代”,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必须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提高政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

  南京的瓜农进城新政就正面临着这样的考验。田伯平研究员说,如果农民因为不能进城卖瓜而减少栽种西瓜,来年西瓜产量势必减少,产量减少势必导致城里瓜少、瓜贵,居民起怨声,如果这时候政府又回过头来放宽农民进城卖瓜政策,这样的往复就会使得政策的公信力大大减退。

  天气越来越热,“卖瓜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吗?            

  快报记者 郑春平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