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称中国应当内外兼修减少贸易摩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8:12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九日电 题:贸易摩擦有增多趋势中国当内外兼修减少争端 中新社记者 翁阳 从纺织品、鞋类争端再到下个月可能出现的自行车反倾销调查,出口商品在海外的频频受阻正在“谱写”今年中国外贸发展中一连串不和谐音符。面对这种不利局面如何因应
这位活跃于国际商贸领域的知名学者表示:在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贸易争端可能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产业升级、外贸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可看作中国外贸事业成就的侧面体现。 梅新育指出,在某些传统贸易争端领域,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展、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磨合改善(或者说对方习惯了中国的市场份额),争端数目当趋向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会有新的发展中国家尝试使用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发达国家则会更多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新兴贸易壁垒。 据世贸组织二00四年下半年反倾销统计,全球反倾销总数正在减少,发起调查和实施最终措施的数量也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三十二起和十七起。与此同时,一个几年前就开始出现的趋势则日益显著,即某些发展中国家正迅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角。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中,梅新育认为中国无法消除贸易摩擦,只能尽可能减少贸易争端。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对外一项重要举措当是努力确立对自身有利的国际贸易规则,修正对自身不利的规则。如争取贸易伙伴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在世贸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中充分表达本国对各种议题的观点、立场。 针对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行为增多之趋势,梅新育称中国要靠提供其他商品市场来纾解彼此矛盾,东盟与中国关系从竞争走向合作就是一个最好例证。 就减少摩擦的对内之策而言,梅新育认为考虑到在未来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仍须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众多国民提供就业机会,因此亟待建立完善敏感商品出口预警体系。其次要切实提升出口商品层次,尤其是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以免只能依赖价格战打开销路。 从经济学一般常识出发,出口和内需无疑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贸易摩擦的增多虽直接“得益”于近年来出口的高速增长,但也可看作是国内需求整体不足导致的间接“成果”。 梅新育表示,一个高投资、收入分配高度失衡、居民生活缺乏安全感因而进行高储蓄的国家,内需不可能旺盛。当前中国外贸依存度确实高了一些,从长期来看需要降低,毕竟贸易摩擦便是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之一,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都蕴藏着威胁。 这位学者预计,中国目前外贸依存度还未达到峰值,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还会攀升,直到国内市场开发取得显著成果后方会开始转折。但梅新育不赞成现在直接强行降低外贸依存度,这样做可能事与愿违。政府应下大力气培育国内市场,尤其是改善国内收入分配格局,从而扩大居民消费,最终间接实现上述转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