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科学家联手找到15种可抑制非典病毒化合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8:20 人民网 | ||||||||
人民网杭州6月19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中欧科学家联手,已成功找到15种能够抑制非典病毒复制的化合物,为合成非典治疗药物提供了新途径。6月18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欧盟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项目学术年会上,科学家们宣布了这一最新进展。该项目中方协调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教授表示,找到这15种先导化合物后,再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进一步验证,就可以生产出治疗非典的药物。
为了寻找抗非典病毒的药物和研究诊断非典的新方法,“中国—欧盟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项目于2004年5月在德国启动,由欧盟投入190万欧元的研究费用。参与该项目的研究机构包括德国吕贝克大学、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波兰科学院以及中国卫生部临床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等。这一项目计划在3年内找到50种能有效抑制非典病毒的化合物。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来自中国和欧盟的科学家已经分离出15种经实验证明能够抑制非典病毒复制的化合物,其中许多是运用基因组、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相关成果新合成的化合物,也有部分是从已有的药物中找到的。像一种名为“肉桂硫胺”的化合物,上世纪70年代就已使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最新研究发现它具有明显的保护正常细胞,杀伤、杀死非典病毒的作用。再如治疗疟疾的传统中药“青蒿素”,也被证明能够有效抑制非典病毒。这种“老药新用”对于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药物有较长的临床使用历史,安全性已得到验证,今后一旦出现非典疫情,可以立即用于治疗。 此外,该项目研究中还从动物体内发现了两种冠状病毒,经基因序列分析证实,它们和非典病毒同源。中欧科学家们分别在荷兰和中国香港发现这些冠状病毒的存在,这些病毒早已存在于动物体内。如何防止此类疫病从动物向人类传播的可能性,仍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和欧盟首次在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也将为今后国际合作共同防治登革热、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提供范例。 中欧科学家找到可以直接应对SARS的药物 新华社杭州6月19日电 (记者张乐) 欧盟和中国的科学家19日在杭州联合宣布,他们从已经投入使用的药物中,发现了可以直接应对SARS的药物。这个药物叫做肉桂硫胺,是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通过临床试验并投入使用的抗精神分裂药物。 “中欧SARS诊断和抗病毒项目”课题组成员、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教授彼得·柯利斯特森教授说,他们通过病理研究发现,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抑制SARS病毒。“中欧SARS诊断和抗病毒项目”课题组是由欧盟的4家研究机构和中国的4家研究机构携手组建的。它们分别是德国吕贝克大学、德国优络益明公司设立在中国的欧萌公司、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和波兰的一家生物信息学研究机构,以及中方的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系、卫生部临床控制中心。 这8家机构在过去一年的联手合作中,总计发现了15种对控制SARS有效的化合物,肉桂硫胺是其中唯一一种已经获取药品证书并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化合物。而其余的14种化合物则必须首先经过动物试验,在花费至少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之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 “这意味着,当有一天SARS卷土重来的时候,人类可以直接将此药物用于SARS的防治。”彼得说。成熟药物肉桂硫胺抗SARS功效的发现,将为人类迎战SARS赢得更多宝贵时间。目前,关于这一发现和利用老药物肉桂硫胺开展非典防治研究的论文已在最近一期的国际权威病毒研究刊物《病毒期刊》上发表。为表重视,该刊物还将此论文作为本月的最重要论文刊登在刊物的显要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