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充分认识“公职老赖”的社会危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9:0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6月15日报道,海南省部分公职人员严重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现象一年前通过“新华视点”栏目曝光后,引起该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但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仅收回不到三成的贷款,清理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工作依然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本报6月16日以《河南“公职老赖”凸现“官德”缺失》为题,报道了河南一些县、市对“公职老赖”采取停职、停岗、停薪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的“三停五不”措施后,该省社会各界对这些措施在法律和道德的层面进行的反思。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古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长期的历史积淀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法律文化。直至今天,在许多人看来,父母不给子女留账应该得到受到称颂,相反,赖账是应该受到鄙视的行为。然而奇怪的是,如此古训到了某些官场却不管用了,一些官员不仅公开欠账,而且公然拖欠不还。据媒体报道,这样的行为在某些地方竟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就不能不让人们深思:为什么社会进步了,文明程度提高了,却反而出现如此不良的行为,公职人员拖欠公款不还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问题?

  应该说,公职人员欠款不还是一个历史现象。从单位借款逐步发展到银行借贷,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此一直采取挂账处理的方式,没有采取强力措施进行回收,进而成了老大难问题,有些地区还演变成恶性循环的局面。一些公职人员把借款当成了“免费蛋糕”,即使自己不缺钱,看到别人借款或贷款也纷纷仿效,于是导致了欠钱成风,尤其在某些基层,问题更为严重。其实,公职人员“赖账”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钱是公家的,能拖则拖的背后暗含着这些欠款可以最终不还的期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公职人员拖欠公款不还,反映了某些地方一种复杂的社会心态和官场流弊。“国家的钱能拖多久拖多久”,“能不还就不还”,这是所有“公职老赖”的共同心态。一些人一般不去借私人的钱,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要还的;而公款则不然,一则他们自己本身有些权力,被拖欠的单位不敢依法强行收缴,二则“法不责众”的心理使他们采取了拖延和观望的态度。至于老百姓的口诛笔伐,他们尽可以故意装聋作哑。到目前为止,一些地方尽管采取了诸如停职、停岗、停薪这样的强制措施,但收效仍然不大,可见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公职人员拖欠公款不还,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质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在群众中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些人之所以能“赖”,反映了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反映了法律的缺失和尴尬,这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此外,“公职老赖”凸现道德缺失,还关乎社会风气、社会诚信,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大问题。

  这种现象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观念和意识问题。简单的道理,银行不起诉是失职,公职人员不还款是失德,如果对失职和失德人员能够坚决予以处理,该撤职的撤职,该调离的调离,那些“公职老赖”一旦丧失了手中的权力,还怕公款收不回来吗?如此看来,所谓难题本质上应该不是太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