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能源,拿什么拯救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9:52 今日扬州

  建设集约型社会任重道远

  开展能源危机教育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建设集约型社会绝没有那么简单。公务活动中的“小细节”,背后往往是巨额的隐形行政成本。一个地级市的大型会议,会务费用至少几十万元;一次行政区划调整,仅更换公章文头便动辄开销百万元;一次急功近利的决策失误或者一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所造成的损失则更为惊人。

  有不少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少开点无关痛痒的会议,少发点陈词滥调的文件,彻底改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工作方式,这恐怕比教育公务员们节水节电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降低行政成本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将成本核算概念,引入到公务管理和行政决策中来。

  扬州属于典型的资源输入型城市,工业结构又是以化工机电为主,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也大。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建设集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市资源、能源紧缺的有效途径,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主要措施。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真正从过去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传统增长模式,转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上来,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序利用。

  没有空调照明照样工作

  空调等高耗能电器,不但意味着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更意味着人类为了生活的舒适,更肆无忌惮地消耗能源、破坏环境。近些年来,空调等高耗能电器在政府机关、家庭、写字楼广泛普及,亮化工程在各城市纷纷上马,商品过度包装登峰造极,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与日俱增……整个社会以高速度创造财富,又在以高速度挥霍财富。与此同时,危机接踵而来——电荒、油荒、煤荒、气荒;钢材、水泥等基本生产资料纷纷涨价;生态和环境警钟频频响起……

  事实上,中国能源危机的本质并不在于供应增长不快,而在于需求太高,需求太高则是消耗太高、能源消耗效率极低。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应对目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全社会对高度依赖能源、大范围破坏环境的工业文明,以及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全面反思。而国家旅游局的断电“体验”,正是一次这样的尝试。这样的尝试破除了人们对电的依赖,让人明白,在没有空调和照明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工作。

  机关空调能否迟些开?

  笔者生活在南方,进入6月,虽然也有过几天短暂高温(35℃),但除去政府机关、宾馆酒楼,一般居民家中还没有使用空调。北京的6月是不是已提前进入了高温季节?

  网上资料显示,6月14日,也就是国家旅游局“体验能源危机”的当天,北京地区的气温是21℃到29℃,下雨并伴有“豌豆大小的冰雹”。气候不说宜人,至少离酷热相去甚远。既然是体验能源危机,那就该选择在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人们对制冷设备有着迫切需要的时候;在对空调的依赖接近于可有可无的情况下,搞这样一个活动,能让人体验到什么?

  将停开半天或一天空调当成节约能源的重头戏推出,反倒明白无误地给公众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当大多数人还没想到打开空调时,政府机关的制冷设备早已进入了运行状态。能停开半天一天,就不能迟开十天半月?不知道机关大楼的这些人回到家中,是不是也像普通市民一样,总要多摇几回扇子之后才会使用空调?为什么有人在水、电及其他物品的使用上,会因环境不同而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说到底,这里反映出来的不只是一个对资源的认识问题。

  要使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得到有效遏制,仅仅靠提高能源危机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理应在廉洁、勤政、克己奉公方面做出表率。

  还要有更重要的意识

  其实,谁在日常生活中没尝过停电的滋味?笔者以为,有“体验能源危机”意识固然重要,但还要有更重要的意识。

  首先是制度意识。自觉节能当然可贵,完全指望自觉节能是不切实际的,正如指望依靠“公仆”的觉悟而杜绝公车私用一样。我们不妨通过调查,实事求是确定各单位用电量,制定节能奖惩办法,定期公开用电量,公开评比,公开奖惩。

  其次是更新意识。全社会大力开发和倡导使用节能新产品。据中国工程院士潘家铮估算,“如果全国都采用节能灯,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利民利国,前途广阔。

  再就是法制意识。借鉴国外,加强立法。日本早在1979年就制定了《节约能源法》,条文十分具体,可操作性极强。例如,到2005年度,照明器具的耗能必须比1996年度降低20%;到2010年度,轿车的平均耗能必须比1995年度降低22.8%;到2004年度,录像机的耗能必须比1996年度降低61.2%,冷暖空调机耗能必须降低50%。如果企业达到节能标准,或采用节能产品,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减免税赋的优惠;否则对企业曝光,并处以1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发达国家如此,我们何尝不能“拿来”一用?曹友琴

  设身处地方能见微知著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我们曾经想象的现代生活样式。过惯了舒适便捷的现代科技生活,现在却一下子退回到“解放前”的“黑暗”生活,让大家亲身体验能源危机的脚步。和那些众多形式大于内容的“忆苦思甜”教育相比,这样的“苦肉计”无疑能带来更深切的体验和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样的“极限”体验活动应该成为社会的一种常设活动、固定活动。

  设身处地,方能见微知著;身临其境,有了切肤之感,才能更好地认清现实和问题。每个社会的个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微观”的生活里,对宏观的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层面的形势和趋势很难“感同身受”,但外部世界的“宏观”局势,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微观”生活。比如,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夏季用电危机。

  现在,政府部门正从全能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新政迭出,亲民之风扑面而来。比如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就向市民承诺,保证夏天不拉闸限电,全力保证居民生活用电。而这样的良苦用心,也呼唤着百姓的配合。在能源供应等关系到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前,多一些责任意识,多一些身体力行,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