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卫生部: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1:52 现代快报

  医改市场化无助解决“看病难”

  记者从最近一期的《医院报》上看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文章在当天报纸头版头条刊登。文章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在近日举行的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刘新明说,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
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19日参加民营医院管理年会的许多代表说,这应该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市场化道路”。逐利冲动让医院铤而走险

  一度,“市场化”成为许多政府官员和学者们鼓吹的一个口号。在这种市场化的推动之下,一些公立医院也表现出了强烈的逐利冲动。从而出现了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个别公立医院的设备、人才也被抽调去创利。

  “单纯以营利为目标的医院,在发展初期不免会表现出急于收回投资、牟取暴利的冲动。”据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于宗河所知,许多民营医院把医生的工资奖金与盈利指标挂钩。如此,势必会让医生想着怎样从病人那里赚钱,而不是治病。

  这位老医政工作者认为,医疗机构应该强调它的公益性,而不是营利性。与医政司另一位老司长张自宽一样,他也不赞同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这都是市场化冲动的结果。”于宗河说。

  哈佛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萧庆伦指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市场化,是与市场经济理论背道而驰的。除了病人被‘宰’、被剥削,另一个后果是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会垮掉。因为医药费用不断上涨,社会保险根本出不起。”美国模式适不适合中国

  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认为,美国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廖新波副厅长也持相同观点。廖新波说,所谓“美国模式”,即市场主导型。这种模式下,公立和私立医院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埋单。

  然而,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才1000美元。许多发达国家也无法达到这个财力,更何况中国。廖新波说,市场主导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越来越高。

  刘新明认为,以后的医院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所属的医院,政府不但要管医院,还要再办一些医院;一类是社会非营利医院;还有一类是营利性医院。

  他说,政府所属医院应是主导,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而营利性医院是补充,并对它们确定不同的政策。《中国青年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