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太原桥梁:当年壮举今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5:56 山西晚报

  建国56年来,95座包括涵洞在内的大小跨河桥,14座互通或不完全互通立交桥,7座各具特色的人行桥,让古城太原立体而动人。然而,这些桥已远远不能满足太原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桥的问题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道难解的题。市民说:“太原没有一座真正意义的大型立交桥,一点大城市的感觉都没有!”上海来的游客说:“要不是汾河公园穿城而过,太原更像是个大村子!”北京来的专家却说:“所幸,市内没有一座大型立交桥,政府的城市规划完全应该想好了再做!别忘了,平面已成为太原最大的特色!”孰对孰错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怀揣着现代化都市梦想的古城太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蜕变之后,为什么还一“平”如昔?

  跨河桥资金不足卡住脖子

  之一:南内环桥

  1982年,一条新闻在汾河两岸的市民中间不胫而走———南内环街汾河大桥要修了!那段时间,家住晋祠路的陈老爷子和街上的老伙计们每天谈论的话题都关于这座新桥。新桥如果修好了,等于在自家门口修了一条过河的道儿。“要多方便有多方便!”1983年,工程终于动工。陈老爷子没想到的是,这个期盼,竟等了5年。但不管怎么样,1988年11月,大桥终于通车了!”那时,老爷子还年轻,大桥通车的日子里,他骑上自行车,兴奋地加入过河的人流。大桥全长590.5米,宽17米!第一次骑车过桥,觉得桥好宽。让老爷子纳闷的是,“桥修好后,车一天天多起来,一到出行高峰,桥上就堵个水泄不通。”老爷子遗憾地说!比陈老爷子更感遗憾的是孙家顺老人,今年78岁,他是南内环桥建设时的项目负责人,时为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对于南内环桥的现状,他解释道:“建设南内环桥时,虽然没有预料到城市和车辆会发展到如此规模,但只要能拿出钱来,一定会比现在的桥宽些。那会儿,市政府投资建一座桥可不是小事,没有银行贷款,完全财政出资!从动工到通车,整整用了5年时间。惟一的原因就是没钱!如果资金充足,600来米长的桥一年多就可以建成通车。”

  之二:漪汾桥

  和南内环桥一样陷入“瓶颈”困局的还有漪汾桥。到1990年代初,太原市内汾河段大桥密度基本为每2公里一座桥。只有旧迎泽桥与胜利桥之间间隔4公里。当时,府东、府西街已被规划为城市主干道,沿府西街向西修一条跨河大桥以缓解交通压力势在必行。1990年7月,府西街汾河桥,即漪汾桥进入设计阶段。市政府的意见是做一个板桥就行,既简单又经济。时任该桥项目负责人的刘锦焕却有自己的想法。现任太原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的刘丽娟也参与了漪汾桥的设计,她回忆说,跨汾河大桥各具特色,新桥也不能例外!刘锦焕坚持不做板桥,要设计一个新颖美观的新桥。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为了保证最后敲定的七跨中承式拱桥不超出预算,设计人员只能在桥的宽度上做文章。1992年11月漪汾桥建成通车,全长653.788米,宽22.5米,从建成之日起,美丽的漪汾大桥就承受着“桥面不够开阔、限制人们视野”的责难。如今,车辆在桥上行驶,明显能感到局促。司机杨师傅对记者说:“除非不得已,他是不会走漪汾桥的,桥上经常堵车,远没有在迎泽大桥、胜利桥上跑得痛快!”设计者们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漪汾桥已沦落到被司机师傅遗弃的尴尬境地。

  立交桥规模太小难上台面

  有好多人错误地以为,太原没有立交桥!“太原不仅有,而且有十余座呢!”曾任太原市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尖草坪立交桥项目负责人的孙家顺坚定地说!不过老人话锋一转:“但大部分是不完全互通立交桥,仅有的一座完全互通式立交桥却太小,摆不上台面!”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互通立交桥,成了太原人的一个梦想!20世纪80年代,太原市解放北路与尖草坪街的交叉路口,每逢上下班时,交通阻塞现象严重。1985年,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经过多方研究,决定设计修建立体交叉桥。这一次,不仅资金问题卡了工程的脖子,拆迁也成了老大难!无奈之下,设计人员将立交桥的规模一再缩减。1997年,是太原市立交桥的大发展年。这一年,借着滨河东西路畅通工程的东风,南内环桥、迎泽大桥、漪汾桥、胜利桥的两头共八座立交桥拔地而起!遗憾的是,这些桥全部是不完全互通立交桥!孙家顺说,在市政规划里,迎泽大桥的两端要建设两座规模比较大的完全互通立交桥,这一次市政府也下定决心,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但拆迁再次遇阻。无奈,在城市景观大道上建设一个真正意义的完全互通立交桥的梦想再次搁浅!

  人行桥考虑欠妥几成摆设

  6月18日,太原市内温度高达34摄氏度。宽银幕人行天桥完全裸露在太阳的炽烤下,仿佛在流火。鲜有行人上桥过街,桥上卖指甲刀和消字灵的小商贩也不知了去向。桥下,行人急匆匆地穿越繁忙的路口,在交警的注目下公然与机动车抢道。“实际上,人行天桥也是立交桥。不同的是,人行天桥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更多人文关怀色彩。”宽银幕人行天桥项目负责人孙家顺老人坦称,“1987年,和宽银幕人行天桥一起设计建造的,还有纯阳宫人行天桥。那时,这两个商业集散地日渐繁华,行人增多,和机动车抢道严重。修建人行天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让孙老始料不及的是,十几年后的今天,人行天桥的现实却宛若“鸡肋”。“爬桥确实累啊,这些地方都是商业集散地,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上上下下肯定不方便,尤其像老年人,更不会去爬。”孙老遗憾地说。太原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丽娟表示:“人行天桥的建设没有考虑当地的交通构成,天桥与路口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导致人行天桥服务水平差,利用率低。但对于车速较快的路,修人行天桥还是很必要的,人行天桥比挖地下通道的造价低得多,而且构造美观。关键问题是,如何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上桥!”本报记者兰玲(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郭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