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凯先院士认为我国新药研发前景乐观 十五年内跻身第一方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7:52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任荃

      刚刚完成传统中药丹参的“升级换代”,世界第一个溶瘤病毒抗肿瘤新药又在此诞生——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张江“药谷”申请的新药临床批文正以年均近70个的速度递增。

      在昨天举行的“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之“自主创新与上海生物医药发展机遇”专题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乐观估计,15年内,我国有望跻身全球新药研发的“第一方阵”,与欧美、日本等同级竞争。

      参照国际
发展态势和国内实际情况,陈凯先认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自主创新的目标,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到2005年,初步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框架和雏型;第二步,经过“十一五”计划的努力,到2010年我国药物研发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有望居于国际新药研发“第二方阵”的领先地位,领先印度、韩国等国家;第三步,到2020年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能力与水平争取进入或接近国际新药研发的“第一方阵”,在国际先进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第一步向第二步迈进的关键时期。

      令人鼓舞的预测基于如下信息:随着人类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芯片的研究进展,预计到2010年,药物作用靶分子将从现在的近500种骤升至5000种;到2030年,新药的数量将从目前的8000种增加到两三万种。因此,未来10到15年,将是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和现代医药产业面临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作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最先进、最集中的地区,张江“药谷”在这个“三步走”战略中责无旁贷。与会科技界和产业界人士不约而同地用“辉煌的过去、平凡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来描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走向,而未来的光明不仅蕴藏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链中,更取决于一条与技术创新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上海有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力量,但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却并不明显。尽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克服种种困难,年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其发展势头和内在活力却不及浙江、江苏、广州、深圳、吉林等地。近年来,江浙等省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已超过上海,跃居全国前茅。

      目标分散、各自为战的“坏习惯”妨碍了上海整体优势的发挥,“很多时候,科研与产业还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申城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80%以上转给了外地企业,留在上海开花结果的寥寥无几。为此,陈凯先呼吁,大力促进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让相对明显的科研优势更多、更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