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专题 > 正文

国务院发展中新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梅兆荣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9:51 新浪网

  国务院发展中新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梅兆荣:

  今天来到这个论坛,没有做任何准备。我现在作为国家公务员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学者进入角色。所以谈一点看法,没有理论。

  首先,多边在中国外交意识中不是很强的。我们参与多边外交的手段很是有限的,
参加非政府组织活动很困难,我们处于劣势,在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国际局势中我们参与不多,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的不多。这一个意义上,多边主义在中国外交中的意义越来越大。去年提出我们的外交方针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把多边外交把在很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我们这几年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多边外交中,现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东盟10+3等,以及我们现在围绕着联合国不让日本入场作了大量的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在中国的外交中分量越来越重。它是不是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主导,还不能肯定。有些问题看起来是多变的,实际上要靠双边来解决,双边问题解决不了,马上就能在多边外交中反映出来。

  其次,多边外交的历史。有人说,真正多边外交的起源应该是国联,但直到冷战以后,国际上的多边主义主要是集团的。真正意义上发展多国的多边主义是冷战以后,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时候。

  多边主义相对而言是对付单边主义的,是世界上弱小国家联合起来对付美国的单边主义。所以提上了日程。某种意义上说,是全球化的产物,需要全球治理的问题。有这样一个定义,认为多边主义是根据普遍的行为原则,能够协调三个以上国家行为的制度。我提出这个概念以供讨论,这个概念表明了两个特点:一定的行为原则,一定的制度。举个例子,美国在对伊战争上调动了30多个国家支援它,但美国在里面制定、协调,这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而还是单边主义,英国等支持这个并不代表他有广泛的民意。所以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并不一定是一样的,多边外交是一种手段,多边主义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手段,但不同于一般的多边外交。另外,美国推行的多边并不全是多边,很多是结合单边。看了一些材料,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1992,美五角大楼提出防御计划,提出美国冷战结束后的几条,一个是防止任何一个类似苏联的大国来挑战美国,二是把美国民主推行到世界上。它提了几条具体的做法,一个是保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军事大国,二是摒弃多边主义,三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当美国的直接国家利益受到威胁市,美国将直接采取单边行动”;“当我们的利益更加普遍且得到国际社会人同时,我们认同多边主义”。因此美国是将二者结合的,但以单边主义为主导。最近我在韩国听到美国驻韩国前大使说,美国不需要一个影响其政策制定的盟国,二至需要一个帮助它实现目标的盟国。另外,我认为从欧洲和美国的分歧来看,多、单之争应该是矛盾根源。欧洲国家多主张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的国际体系,因为它单独顶不住美国的超级实力;美国追求的目标是单极世界。所以单边主义等理念的不同反映了国家实力的不同。当然这不是说一国力量强大了必然会采取单边主义,要看你自己追求怎样的战略目标。但是有一个问题,实力强大后,对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是一个诱惑。

  我认为多边主义本身也要建立在一个原则基础上,我们现在的基本国际关系准则中最主要的是主权问题,不干涉内政等等。跟着人家走很难维护国家利益。即使多边主义,也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基础。不能笼而统之说多边就是好的。

  现实意义上,我赞同多边主义可以减少其他国家对我们的恐惧,如对于欧洲国家,面临怎样抑制德国强大扩张的问题。而德国当时也接受这样的理念,即为了显示德国不再重走发动世界大战的老路,主动让渡主权,成为最能推动欧盟一体化的国家。从这个例子上看,也有现实的意义。

  但发展中国的多边外交真正的路很长。一是多边外交要同国家协商达成协议是很不容易的,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情况;第二,多边主义必然要求达成某种妥协,必然要求高瞻远瞩,对自己的利益特别是长远利益要清楚,这样做妥协时才不至于造成损失,这要求外交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多的经验。这是摆在我们国家外交工作中很紧急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是有很大脱节的,怎样结合,甚至在实践中总结我们的特色,是要做的工作。

  相关专题:中国国际问题论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