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7℃古稀老人回家路上没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9:53 北京青年报

  摄影/本报记者汪震龙

  37℃!昨天,在冲击北京的滚滚热浪中,北京气象台破天荒在11点和17点两次发出高温警报!从昨天开始至23日的4天时间里,北京将天天“高悬”高温警报。今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更是将跃升到38℃。

  新闻事件

  本报记者报道 昨天,北京市气温骤升至37℃,中午时分更是炙热难耐。昨天下午3点多,一位家住朝阳区华严北里的读者致电本报反映说,一位老人在回家时走路摇摇晃晃的,可能中暑了,然后就坐在路边,好心的保安过去扶他时,他的神志还挺清醒的,说“想歇会儿”,想不到几分钟之后,人就不行了。

  昨天下午,读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看到一位老人躺在路边,身上已经被盖上了床单,一辆亚运村派出所的警车停在旁边。

  记者在朝阳区华严北里甲30号大门外看到,30号大院是市长途汽车公司德胜门外分公司的一个长途汽车站,大门东边铁栏杆外有一条一米多宽的通道,通道北面数十米有一栋宿舍楼,在通道入口5米处东边的马路牙子上,一位老人半躺在上面。老人的侄子已来到现场,大门外的路边,警察焦急地张望着。

  长途车站的值班保安告诉记者,下午2点多,这位老人从外边回来,走路扶着铁栏杆,还摇摇晃晃的,然后就坐在了路边儿慢慢躺倒了。他过去扶住老人说:“我扶您起来吧!”老人说,“没事,我歇会儿。”保安看他神志挺清醒的,就回来了。

  老人的邻居说,老人就住在里面宿舍楼的一层,已经70多岁了。大约下午2点50分前后,她出门办事,路过老人身边时,看到老人还在喘气,但感觉情况不妙,便急忙跑到社区办公室,希望能救老人一把。几分钟后她带着人赶回来,老人已经张着嘴,没气了。社区干部立即报了警,先后两辆急救车赶到,医生说老人已经没救了。

  居民们说,这位老人没有结过婚,家里没有人。原住建国门附近,后来通过换房换到了这里,他的侄子住得不远。从前半个月开始,老人身体就不太好了。

  昨天傍晚6点多,法医赶到现场做了勘查。老人的侄子整理完老人衣物后,老人被装进尸袋抬上了一辆白色金杯面包车运走。

  高温天气公交每天加车百辆

  本报记者王帏报道记者从公交公司了解到,为保证高温天气下市民出行,公交公司每天将增加100辆公交车、50辆抢修车,保证每天发车不少于12万次。

  同时,巴士公司2300辆空调车白天全部正常上路,利用夜间进行清洁、维修。在103路电车、19路、114路等2000多辆优质服务车上,专门为乘客准备了凉垫、凉扇等用品;110路、747路在左家庄、北京西站等100多个站台增加了服务人员,并准备了饮水桶供乘客饮水用。

  热线提醒

  六大人群 高温天气易中暑

  本报记者赵新培通讯员黄显斌报道昨天本市出现首个橙色高温预警天气,记者从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急诊了解到,虽然就诊患者数量、种类与平时没有差异,但医生凭经验判断,未来几天里中暑、急性胃肠炎等患者会逐渐增加。医生提醒,老人、孩子、肥胖者、体弱者、露天工作者和旅游者是中暑易发人群。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春盛和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办主任王国玮认为,发生中暑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日光太足,二是闷热潮湿。就昨天的本市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已经够高了,但湿度不够大,而且昼夜温差也大,因此中暑的发生概率不是很高,不过还是有一些特殊人群容易在高温天气里病倒。解放军302医院的传染病专家虞爱华主任医师提醒人们:中暑是夏季的高发疾病,应重点防范;而老人、孩子、肥胖者和有慢性病的体弱者以及露天工作人员和旅游者则是发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予以关注。

  中暑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

  中暑是炎夏常见的急性热病之一,轻的病人可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心慌及面色潮红,体温可升高到38℃以上,甚至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重者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1℃)、无汗、言语及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危症。如有以上病状者,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尽快补充清凉含盐饮料。专家强调,如果暑热病情不能很快缓解,最好马上到医院诊治,千万不要拖延时间,因为严重中暑者需及时进行抢救,否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作者:郭峰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