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专题 > 正文

主题讨论一:多边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9:53 新浪网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05——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题讨论一:多边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主持:刘静波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发言:张睿壮 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李少军 社科院世经政研究所副所长

  苏长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

  Grace Kang 人民大学访问学者

  江凌飞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

  评论:阮宗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睿壮院长:

  1.研究方法问题:

  中国学术界的问题:很多文章没有文献回顾和文献查考,这是方法的问题。

  在2001年10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特刊“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中,就曾收入八篇关于多边主义的文章。

  在这些文章中,秦亚青的文章讨论的多边主义的相关问题:

  1.制度性的多边主义。国际制度范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范围。个人以为,在各种理论中,现实主义最令人信服,其中对于多边主义而言,重要的是霸权稳定论。霸权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公益(public goods),执法(enforcement)。多边主义问题只有在霸权的领导下才有效,如果没有霸权,往往合作流于形式。自由主义批评现实主义悲观。最稳定的平衡点是要有霸权国来保证。

  2.多边主义是外交政策取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个人以为上午的讨论是平衡的,不偏向哪一方,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多边外交是双刃剑,我们可以用多边外交反霸,但是同时霸权也可以利用多边外交的方法牵制其他国家。事实上,战后美国为了其利益牵头了很多的多边外交。

  b.如果中国发起多边外交,就要考虑成本问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如果中国要主动参与发起多边外交,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大国身份,换言之,就是要考虑我国是否具备推进多边外交的实力。

  c.充分认识到多边外交的权力和义务的复杂关系。多边外交涉及到权力和利益关系,比双边外交更加复杂。突出的问题是多边外交的效益非常低,不能抱以很高的期望。事实上,多边外交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流于形式。

  李少军副所长:

  多边主义这个问题现在而言仍无定论。

  个人以为多边外交的根本点有两个:

  1.行为体必须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2.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并非冲突,而是合作。

  多边主义的两个视角:

  1.个体主义视角。多边主义被认为是国家的个体行为,是一种外交方式。多边外交带有工具的属性,也是国家利益权衡的结果,因而,国家可以出于自愿选择是否参与。

  2.整体主义视角。从参与合作的行为体主体来看,多边外交指一种现状,即形成国际机制或者形成论坛。在这方面,拉格的定义是严格而狭义的。在他的定义中,要求有很高的组织形式,很高的道德准则,实际上,多边主义等同于某种国际秩序,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多边主义的国际规范问题了。

  制度视角具有理想色彩。多边主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国际规范。如果从不同角度理解,就会出现矛盾,即结果与手段之争:国家如果将多边主义看作手段或者工具,则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如果看作目的,则把国际秩序放在首位。举例而言,从制度安排上看联合国,WTO都可以看作为国际制度。

  美国既有单边主义的一面,又有多边主义的一面,关键看美国是要解决何种问题。2002年罗伯特·卡根发表的文章,解读了美国的多边主义。他认为欧洲人选择是有原则的多边主义,美国人选择工具性的多边主义,其核心是实用主义。

  苏长和副主任:

  1.什么是多边主义?

  从工具意义上理解,不论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都是为达到国家目的手段,没有区别。

  从理念上理解,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是有根本区别的。

  按普遍性原则,多边主义是从战后美国组织国家体系开始。冷战后,美国背离了制度性的多边主义,走向了工具性的多边主义;欧盟的多边主义在区域层次上组织多个国家实现一体化理想。

  从程序基础上看,主要是处理代表制的问题。

  不论单边还是多边,我们还要注意到少边外交的问题。美国事实上按少边原则处理国际问题,如组建特权集团,联盟。在这方面,八国集团也是一些特权国家集团,而不是多边主义的理念,是少边主义。

  2.为什么有多边外交?

  主要原因是二战后出现的国际组织大规模发展。各国面对共同问题,出现了多种解决渠道和方法。国际政治现实的变化,要求新的处理方法。均势的办法处理不了问题。

  3.如何在中国外交层面看待多边主义?

  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层次上,中国逐渐认同多边主义接受普遍性原则。在区域层次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中国是否有多边主义?在区域治理中和欧洲国家有什么不同,是个人思考的主要问题。

  江凌飞教授:

  多边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谋划的重大课题。我们当代对于多边主义的理性认识,不足以涵盖多边主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来谈多边主义。

  1.多边主义究竟是固有的还是现代的。外交理念和行为工具,或者行为方式。从外交工具角度来讲,多边主义源远流长,举例来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和纵连横,欧洲历史上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反法同盟等都是多边外交在历史上的运用。从理念角度上看,十四点计划和提出建立国联是多边主义在理念上最早的运用。

  所以,多边主义是固有的,在历史上更多被看作是工具,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理论内涵相当贫乏。今天意义上的多边主义是一种现代理念和行为方式。新的时代条件从根本上规定了国际关系的性质、特点和走向。全球矛盾的突显,全球问题的突出,必须全球各国的通力合作,引起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对立存在,合作的关系也在发展,所以多边主义只是全球化时代的大战略。不同意张扬多边主义。

  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是观察多边主义的纲。全球矛盾的突显带来了全球治理的主题,这是多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多边主义的利益关系基础,

  2.单边主义是冲突的行为模式么?答案是肯定的。单边主义从根本上导致不平等、对立。多边主义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么?邓小平认为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称为多边主义。多边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充当单边主义的手段工具,导致了双边对抗的延长。不能笼统的讲多边主义是一种协调手段,我们要进行观念的更新。

  3.美国是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这一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A.美国交替奉行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

  B.从多边外交的目标手段模式看,多边外交历来为美国所采用。联盟战略是美国的外交战略。美国以多边主义的手段实现单边主义的目标。

  C.美国的实力很强时,倾向于单边主义;实力较弱时,倾向于多边主义。

  Grace Kang

  1.联合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2.构成联合国宪章的要素。

  3.政策在东亚的实际应用。

  软权力,主要是影响力。

  联合国的三项自由。

  1.发展智力问题,普及教育。

  2.秘书长制定的一系列计划,推进和平。

  3.人权与民主,以及促进贸易的措施。

  其中包括认识现实,认识中国。

  对于联合国的认知,认同问题。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安全问题,联合国将不能在继续存在。

  4.维和问题,能源问题,援助。

  联合国的影响广泛,中国支持联合国。

  点评

  阮宗泽研究员:

  A.简略回顾 提一个问题和大家讨论

  张教授的题目非常贴切我们的主题,从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讨论。对研究多边主义热情的谨慎乐观。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硬币两个方面,如:双刃剑之说。

  李教授从不同角度探讨多边主义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两种视角,两种模式。

  最后讨论到两种模式:欧洲人的和美国人的,欧洲人强调 单边、多边、少边是没有根本区别的。

  苏长和教授:

  从工具意义上,多边主义,单边主义,少边主义是同一回事。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有根本区别;普遍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江教授主要从问题着手:对多边主义的推动和张扬具有来自全球化时代的深层动力。多边主义是固有的还是现代的。

  多边主义是不是就是合作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的观点是美国奉行点菜式多边主义。

  Grace Kang将联合国的相关原则在东亚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联合国和东亚地区的关联。三大自由。联合国通过其软力量在东北亚发挥作用。

  阮教授的印象:

  印象一:将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多极化,少边主义,单边主义做区别。应当梳理各自的看法,得出一个公认的界定。

  印象二:多边主义和中国外交的结合有争论。如何趋利避害。

  以上讨论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也反映了多边主义的多维性。

  是否可以得到大家认同的观点。对话如果缺乏共同基础就比较困难。

  多边主义要张扬,但如何张扬需要考虑。

  多边主义以成为中国的四大原则之一。

  如何发现弱点,并且避免。

  时代对理论的推进很大,要不断对实践问题作出回答。

  提出问题:

  多边主义没有效率,在欧洲有人研究有效的多边主义,如何讨论有效的多边主义,是个重要的问题。

  自由讨论

  孟祥青

  1.多边主义不等于多边外交,多边主义应该更多的从国际制度性安排去讨论,不够深入。可以高举多边外交的旗帜。

  2.制度性安排的多边外交是多层次的: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安全层面。

  制度性安排角度上,安全领域的多边主义,中国应如何计算成本。介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多边主义。中国在经济层面有成绩,但是在政治、安全层面难得多。非传统安全可以,传统安全没有。灰色地带,如海上拦截,制度性安排将对中国更加敏感。

  3.中国参与国际性制度安排的程度和具体政策,与中国的体制联系在一起。

  翟东升

  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为什么有必要从双边走向多边?

  在这里我提供两个文献。

  文献1,1982年,Robert Axlord《合作的进化》一书,从博弈论角度,讨论了合作产生的基本条件,其核心概念为回报。书中集中讨论了国与国之间如何合作。

  文献2,1984年基欧汉《国际组织》秋季刊上,《国际关系中的回报》一文认为,基于双方的回报策略是不稳定的,成本高,解决之道是发展成扩散性回报。

  由此可见,多边主义形式可以降低回报的成本,稳定国家间的合作关系。

  刚才大家都强调多边主义是低效的,但是本人认为多边主义在促进合作方面,实现某些政策目标方面还是很有效率的。道理可以从上述两个文献中显示出来。

  如果多边外交像刚才大家讨论的那样低效,乃至无效,那么外交史上可能就很难出现这么多多边外交案例的。

  提出假设:有些专家认为出现多边主义是因为各国权力不够充足。我提出诉诸多边主义是因为在各个问题上手段的缺乏。

  何兰

  多边主义包括两个方面,外交行为取向,如孤立主义,结盟;制度化的国际互动形式。多边外交是战略研究的一个方面。多边主义的不同层面从政府管理和区域化角度。主要包括参与重要的全球性国际机制、地区间对话合作、地区内部的一体化。前两个层次是政府行为,后一个层次是政府行为,也可以是民间行为。

  相关专题:中国国际问题论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