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8个县委书记纷纷垮台 已成腐败第一重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3:42 人民网

  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或离任不久而犯罪事实集中在县委书记任内的)因卖官受贿被查处。从安徽省的查处情况看,县委书记的岗位已成了腐败“第一重灾区”。(6月19日瞭望新闻周刊)

  一省之内,有18个县(区)委书记在短短数年内纷纷垮掉,这个“县委书记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而在县委书记岗位成为腐败“重灾区”的后面,我们更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
“反差”现象: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一边是贪官们一手遮天、飞扬跋扈,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丧失批评之声;一边是痛恨腐败、一边是同流合污。安徽省纪委的专家说:正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沉默”、“毫无责任感的沉默”,形成了这些贪官们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监督机制的缺失,在这个“县委书记现象”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

  权力如脱僵野马,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成了“一霸手”,是县委书记垮掉的主要的一个原因。与“县委书记现象”形成鲜明比照,在这些县区中,县长或县委副书记少有“出事的”。按现行体制,县委书记的“集权程度”极高,不仅干部的提拔任用、就连重大工程的决策,都得县委书记“一槌定音”。由于书记“一言九鼎”,干部提拔中的组织考察、常委会、书记碰头会等程序看似“关卡重重”,其实最终体现的多是书记的“个人意志”。因为“一把手”成了“一霸手”,所以买官、“跑工程”的钱都集中花在了县委书记身上。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这是对县委书记监督的现实难题。如果承担着监督重责的“同级”和“下级”多数人面对贪官、选择“沉默”的话,后果将是严重的。事实上,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仅纵容了贪官、助长了腐败,而且大大损害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毁坏了地方形象、滞后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采取措施加强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强化监督首先必须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这本来就是党的优良传统,现在亟待恢复与发扬。必须让“沉默的大多数干部”开口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在党内建立和充分发扬民主,以克服封建家长制作风和“一把手”“一言堂”的倾向。只有批评声高涨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县委书记现象”。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