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民众直面高温各显“神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20:4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张淼淼)发烫的地面、躁动的知了、舞动的热浪,21日的北京以最“热烈”的方式“告知”身在北京的每一个人:记住这个“夏至”。北京市气象台21日早上6点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21日截至下午4点,北京市南郊观象台的实况观测数据显示:北京实况最高气温为38.9摄氏度。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由于城里热岛效应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综合市区各观测台的数据,北京市区里的最高气温达到39摄氏度左右。玉渊潭观测站实况温度达到40.4摄氏度。2004年的夏至,北京的最高气温仅为30.8摄氏度,与之相比,今年夏至,北京的天气的确颇为“应景”。虽然21日的天气比昨日更为燥热难耐,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身在北京的人们积极保护自己的同时,面对高温,自有对策。

  “我不会觉得很难受,高温对我的影响不大。”中午11点半,在办公室里边吃着盒饭边听音乐的李珊珊告诉记者,早上听了气象台发布的上下班天气预报,26到35摄氏度之间,“所以我决定早上班,晚下班,避过高温时间。”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的大多公司、机关的职工都像李小姐一样在高温天气下做了办公室的空调一族。当然,随着暑期将近,越来越多来北京旅游的客人们可没有时间做宾馆里的空调一族。

  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工作的周杨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观察,广场上的游客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只是在广场中心区的人减少了很多。“广场中心区无遮无拦的,那温度可绝不止38摄氏度,一般游人会在那迅速照个相就赶快离开。”据广场工作人员介绍,游人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安排参观、游览。“毛主席纪念堂每周二到周五的上午开放,下午有时也开但不是每天开,所以纪念堂早上8点半一开门,就有很多游人等在那参观。12点以后,广场上的人就很少了,等下午降旗的时候,天凉点,游人又会聚集很多参观降旗。”从甘肃来北京旅游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计划本来是看升旗、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然后去故宫,然而天气太热,他从纪念堂出来后决定先不去故宫,改去西单逛商场了。“商场有空调,先去给家人买礼物了,现在外面太热,我刚在太阳下站了几分钟,系皮带的裤腰处就像是要起痱子,又蛰又痒。”记者看到,不少在广场上的游人,在大灯杆下极小的阴影处乘凉,更有一些游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面竖立一排红旗下寻找些许的清凉。

  家住潘家园的杜老太太更是利用阳光做起了“理疗”,杜老太太坐在自家楼门口,一多半身子藏在楼道的阴凉处,只把膝盖以下的双腿暴露在阳光下,记者发现老太太的椅子旁边还放着一个装着黄瓜、西红柿和一玻璃杯凉水的小桶。“我的膝盖、小腿一到阴天下雨就酸疼得受不了,现在乘着这么好的太阳,每天晒个半小时、20分钟的,特别舒服,就和做理疗一样。”老太太说着拿起水杯喝了一点还不忘告诉记者,适当晒晒太阳能补钙,但要记得补充水分,和掌握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酷暑难熬,确也让一些精明的生意人乐不可支,享受着“天气”带来的效益。“我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前两天30度上下,我多进了些雪糕、矿泉水,卖得特别好,昨天发了高温预警,还说要38度持续2、3天,我昨天忙了半天进了大量的碳酸饮料,今天果然是有多少,卖多少。”在王府井商业街摆冷饮摊的李老板向记者透露他多年的经验:气温一超过30度,冰激凌、雪糕都化的快,买的人就特别少,而碳酸饮料不会化又会较快的带走人们身体里的热气,是最解渴的饮料。1.6元起价的高价位出租车,因为其较强的空调功能今天也同样受到市民格外的青睐。“我们干的就是个靠天吃饭的活,雨、雪、大风还有高温天,生意就会明显的好!”海云出租车公司的周师傅告诉记者,今天的“活”比平时多好几倍。

  据北京市气象台的预测,由于京城被强大的暖气团控制,像21日这样的高温天气将持续到24日才会因为冷空气的到来逐步降温。22日的最高气温也将在38摄氏度。

  气象部门同时提醒市民,这样的高温天气极易中暑,市民要尽量避免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之间外出活动,户外作业的人们要多补充身体水分,减少工作时间,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完)(责任编辑:马俊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