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城雕融入上海之“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洪崇恩张艳

  “为民所爱”主要指的是市民对城雕形象形式的观赏取舍,“为境所融”更侧重城雕必须与环境统一和谐的特质。两者分别从两个侧面勾勒了上海城市雕塑所应有的立体意象和精神内核,同时统一为对城雕艺术品位的追求。

  那么,“境”有什么样的内涵?如何才能达到“为境所融”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上海城市雕塑工作者非常关注并长期追求的重要话题之一。

  与所处之境自然之境相亲

  在最近马赛市将“希望之泉”复制赠送给上海的揭幕典礼上,该市的几位文化官员惊喜地对中方官员表示:“‘希望之泉’在上海变得更美了!”原来,以大树为主体形象的这座不锈钢雕塑,在马赛只是孤零零地坐落在一片空旷的地上;而它移居上海时,上海请专家多方寻觅,物色了徐家汇公园中一片绿荫环绕的空地,作为它的新家。现在,不锈钢的大树与公园自然的林木交错,涌“泉”之源也有了来历,看上去当然更为赏心悦目。

  这就是城雕“为境所融”的一个典型事例。

  许多专家都认为,任何陈设性艺术都有与环境配合的问题,但作为复合艺术的城雕对此特别讲究。除必须有合适的形体比例、神情、动作、附饰物等以外,还必须有适当的基座,更要强调它所安置的环境。一座真正优秀的城雕必定能够与周围环境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上海著名雕塑家章永浩先生对记者说,他在为外滩创作“陈毅”像的前后,有关方面曾与他反复推敲它所安置的具体位置、背景、色彩,甚至雕像的朝向、指向,为此反复斟酌了不少时候,甚至还改动了塑像的形体比例。“现在的情况还只能算是基本满意。还不能说已经为境所融。”章先生这样表示。

  与周边之境人文之境谐和

  前些年,上海淮海路一家装潢公司和徐家汇商务中心一家酒楼,不约而同地买来两对米开朗琪罗雕塑的仿制品,放置在自己的门楣上,随即招致了专家的激烈批评。

  罗小未、郑时龄等著名建筑家指出,且不说这两对雕塑能否仿制以及仿制的粗糙,单是它们的形象和性质,就根本不适合放在这样的地方。因为,这是米开朗琪罗当年在困厄之中,专为佛罗伦萨望族梅蒂奇家族制作的“守墓”雕塑,定名为“昼”“夜”“晨”“昏”。这四件作品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主要就是由于雕像的动作、神情、饰物,都紧紧围绕着死亡前后的人类思考这个非常严肃的主题展开。它们不能被作为城雕来复制,只能在墓地中肃穆地瞻仰、遐思。但现在,这两座作品却出现在上海,把死人雕塑放在大店门上,“不仅误导了今人,也亵渎了先人;不仅显示了业主的无知、愚蠢,也严重影响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形象和上海人的艺术品位。”直至今天,类似的现象还远未清除。最近,在某住宅区老年市民日常锻炼身体的地方,突然出现了几座裸女形体雕塑,立即引发了抗议。肇祸之端,显然也是由于雕塑环境不当。

  城雕与城市人文环境的谐和,是“为境所融”的较高层次。近年来,上海已经出现了许多好的事例,如在宝钢厂区竖立的似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宝钢人”、在中山西路与延安路口绿地中活泼游戏的“嬉水少女”、建在“东方绿舟”青少年活动基地中的介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科学雕像等等。此类城雕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它们无疑能够更贴切地融入上海的城市人文之“境”!

  凝聚城市文化城市精神

  我们与专家探讨这一话题的时候,发现他们心目中,还有另一层更高境界的“境”。

  雕塑家孙振华谈到欧洲两座著名的雕塑:《母狼》和《撒尿的男孩》。他说,单就形体本身看,这两座雕塑或许都没有特别出众之处。但是《母狼》是以罗马城来历传说为范本创作,它喻示了罗马市民永世铭记祖先开拓城市的恩泽,传承着罗马的古老文化;而《撒尿的男孩》是以布鲁塞尔市民抗击外来侵略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它浓缩了布鲁塞尔坚强不屈的城市意志,彰显了平民百姓对自己城市的热爱。《母狼》和《撒尿的男孩》之所以成为世界名雕,就是由于它们深深地融入了自己城市的魂魄和精髓!

  孙先生所指的“特定环境”,其实已经越出了一般的自然环境概念,升华为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总体精神。“为境所融”能做到《母狼》和《撒尿的男孩》那样,该是城市雕塑的“化境”了。

  回到上海。我们全市上下正在热烈地讨论上海的城市精神。那么人们要问:以海、以航“发家”的上海,以“海纳百川”、“开拓海洋”为精神气概的上海,以“国际一流大都市”为奋斗目标的上海,何时才能出现能够与这样的精神环境相匹配的城市雕塑力作,鼓舞全市人民不断开拓进取?而对于上海及所属松江、青浦、嘉定等更古老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沉积,我们又有多少优秀城雕对此作了发掘和体现,融入城市历史文化之“境”,也为传承历史、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上海城市雕塑规划中有不少章节贯穿着城雕“为境所融”的思想,尤其在如何体现城市精神方面用了许多笔墨。一系列设想在浦东滨江大道、上海铁路南站广场、新天地、多伦路等重点主题雕塑区的规划和方案征集过程中初步体现。然而,为了能够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上海城雕事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还必须在“为境所融”方面下一番苦功。

  雕塑“东方之光——日晷”斜卧于浦东世纪大道旁。

  本报记者周学忠摄
让城雕融入上海之“境”(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