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优秀党员三兄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8:02 华商网-华商报
优秀党员三兄弟(图)
  王家三兄弟和父母在一起。村支书王长明(左一)、育种专家王长春(右二)、果农财神王长新 本报记者 胥建礼 摄6月的铜川沉浸在一片收获的喜悦当中。铜川市印台区,这个曾经孕育出好支书郭秀明的地方,近日,人们再次传颂着广阳镇武伍村王长春、王长明、王长新三兄弟的名字和他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事迹,群众亲切地把他们叫作“党员三兄弟”。

  育种劳模王长春

  只要一块试验田就行!

  58岁的王长春在家里排行老大,现任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主任。1982年,他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后,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区农业局长当时问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有什么要求,他说:“只要一块试验田就行!”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人们常常在试验田会看到他瘦高的身影。隆冬,他蹲在地里查看苗情;盛夏,他在这里去雄、授粉……把自己全部的心血用在小麦育种和农技推广上。二十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农业科研推广项目25项,其中14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

  1989年,由于长期分析资料,用眼过度,王长春眼底出血。住院40多天出院后,他仍用一只眼睛坚持学习工作,整理分析了4万多条数据的技术资料,撰写学术论文6篇。王长春先后选育出的“铜麦一、二、三、四号”系列品种,解决了渭北旱塬农民的增产增收难题,目前在甘肃、陕西十多个县累计推广400多万亩,亩产提高30多斤,农民每亩增收48元,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育种劳模”。“铜麦三号”经权威部门认定,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优质小麦,被列为省、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

  6月16日,记者在印台区原种场的试验田里见到王长春,他忍着腰椎突出的疼痛,不时弯下腰抽出一枝枝麦穗,清点着麦粒数,量着麦粒长度、饱和度。试验麦田一溜溜排列整齐,每排都编了号码。据了解,这些麦子都是他带人手把手地进行采粉、授粉、喷药。谈起这些年的苦衷,王长春好半天才吐出一句:“没啥好说的,自己喜欢干这事。”

  “干事支书”王长明

  郭秀明式好支书

  王长明在家里排行老三,现任印台区广阳镇武伍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992年起,他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苦战恶劣的自然条件,修路、引水、拉电、移民搬迁、兴建学校,使武伍村一天天变美、变富。因为王长明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乡亲们送他绰号“干事支书”。2003年,铜川市委授予王长明“郭秀明式好支书”称号。

  提起武伍村,人们就想起原先的三难:行路难,一条山路,陡坡急弯,一架子车砖,要用两头牛拉;吃水难,深山沟里排队担水,天旱则无水;用电难,上世纪80年代都点煤油灯。面对三难,1992年王长明当选村支书后,首先带领村民修路。当时许多村民不理解,他顶住压力,一次次说服群众,终于打通出山的道路,并争取资金,使道路得以硬化。为解决吃水难,1999年,王长明又领村民没黑没夜地实施甘露工程。2000年,王长明又抓住国家农网改造的机会,带领群众把预计一个月的工程,半个月就拿下来。

  村民程永明说,王长明为公家事“抠门”是出了名的。建校时去买砖,为从每块砖里抠出一分钱的差价,他在砖场里从太阳出山软缠硬磨到月亮“出宫”。2001年2月,王长明到区上争取项目,舍不得在外面吃饭,带着冷馍,在路边啃着的时候碰见一位领导,他赶快上前去问,不料说话时满嘴的馍渣子给对方喷了一脸。其实,他的慷慨大家都是明白的。村里农网改造资金缺口大,他变卖家当东凑西借了2.1万元,毫不犹豫地给村民垫付上。为了扩建学校,他把自家的后院一部分无偿划给学校……

  如今的武伍村,路通了,灯亮了,吃水方便了,农民人均收入由原先的不足500元上升到2004年的1210元。然而大家都看到,村支书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集体的事业上,村民富了,村支书却穷了。

  “果农财神”王长新

  优果富了千万家

  “优果富了千万家,四季都把长新夸。”这是在印台区广阳镇果农当中流传较广的一句话,被编进这句口谣里的“长新”就是王家的老四、果树站的临时工王长新。在印台区的苹果主产区,因为常年义务在果农当中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果农务果,王长新的知名度很高。2002年他在广阳推广的苹果套袋技术,当年增收50多万元。他培育的苹果品种,10多次获得省部优产品,被人亲切地誉为“果农财神”。

  王长新说:“看着乡亲们种的果子质量差,卖不上好价钱心里急。我只想用自己的一点长处,帮他们务好果子多卖钱,尽快过上好日子。”说话时他一脸的轻松,但谁知道,为了这个心愿,他付出了许多。在王长新的支持下,印台区建成全省苹果示范园一个,市级示范园9个,区级示范园21个,近年来他共免费举办讲座500多次,培训果农达3万多人。他每年至少有180天泡在果园里,目前全区45个种果树的村子全跑遍了。

  谈起这些年推广技术抓试点的感受,王长新说:“搞果树面对的是农民,自己也是农民,农民见不得扎势的人,你只要是真诚帮他们干事,他们会欢迎你的。”

  “好了果农田,荒了自家地”是王长新的真实写照,今年他的果园就是二哥帮他打药、修枝。采访中,记者吃惊地发现,在这些贫困的山村,每个果农手里竟有一本《欧盟标准:苹果生产技术》。书是王长新编的,把铜川的地方特点、自然习惯及欧盟214条苹果生产标准结合得丝丝入扣。另外,王长新还为当地果农专门编写了通俗易懂、易记的《四项技术歌》。

  在印台区苹果生产基地的建设中,王长新根据国际标准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区上建成了50万亩无公害苹果苗木繁育基地,2002年通过省级验收,2003年成立果农协会,王长新任秘书长并主编《印台苹果》。2003年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和国家商务部把陕西省唯一的出口导向型鲜苹果生产基地定在印台区。王长新成为专家组五位中方专家中唯一的农民专家,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评价。

  “扶贫帮困无私念

  共同富裕方为人”

  一个农民家庭,出了三个优秀党员,这并非偶然。三兄弟的父亲叫王庭月,“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历史反革命”。人生的挫折,使他教育子女时超乎寻常的严厉,他专门给子女制定了“扶贫帮困无私念,共同富裕方为人”的家训。母亲李月民毕业于东北长春女子中学,在武伍村算最有知识的女性。采访时,老人从兜里掏出写给子孙的警示歌谣:一把锄头两双手,上山下田挖黄土。挖开黄土播下籽,企盼亲手能丰收。物质享受宜俭朴,精神食粮勿断流……歌谣总共36句,彰显着老人育儿的拳拳之心,也算作是对党员三兄弟无私奉献品质出处的一种诠释吧!本报记者 胥建礼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