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中国热的敌视与重视 误读与重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1:23 新京报

  即将于6月27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以去世多年的毛泽东为封面人物,讲述了一个专题的"中国的新革命"。如果联想到不久前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专题"中国的世纪",美国有线广播公司(CNN)的"中国周报道",以及前不久在《纽约时报》上出现的中文标题,不难看出,这是一次新的"西方媒体中国热"。西方媒体如此密集地在短时间中,不针对突发新闻而针对发展趋势进行专题规模的大量深度报道,这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媒体对华报道中极为罕见。

  西方媒体的这次中国热,是在中国经济连续增长16年之后出现的。媒体永远报道公众舆论关心的话题,密集的中国报道,代表了全球社会舆论和政治领袖重新认识和判断中国的需要。有学者表示,尽管中国早已在国际舞台登台亮相,但是西方舆论迫切想要解读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动力,也想要知道究竟谁代表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该如何与之相处而不是冲突。媒体的"中国热",可以被视为解读中国的第一个环节。

  因此,西方媒体的"中国热"无疑是中国公共外交和国家品牌塑造的良机。从政府层面来看,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尽管不能指挥舆论对于中国的看法,但却可以促使更多的全球目光开始注视中国,讨论中国。在这段时间中,政府不但可以通过积极的对外传播手段,来影响西方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更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重新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推广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中国国家品牌。

  西方媒体的"中国热"给今天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提高的机会。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角度,代表了他们在西方文化视野下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他们所关注和报道的内容,有许多的确是今天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正面或反面典型。排除西方媒体在对华报道中一贯的框架和偏见,在近期大量对中国的报道中,除了肯定,是否存在可取的意见,是否能够利用西方媒体平台了解更多的自身形象缺陷,这都是值得思考之处。

  而从公众层面来看,西方媒体的"中国热"意味着中国社会舆论得以和西方媒体,甚至是全球舆论零距离接触。国家形象可以分为精英形象和公众形象,以往的中外关系多集中于精英外交的模式,西方媒体认识中国也都是从认识中国政治精英开始,这就导致容易以意识形态的模式化来塑造中国形象。

  但是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成为了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一个重点,社会冲突也被视为中国话题中最重要的冲突之一。近期包括《新闻周刊》、CNN和《时代周刊》在内的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的话题中,都以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为主要叙事方式。这是因为对全球公众来说,普通人的接近性、相似性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和情感共鸣。因此中国公众社会开始成为话题的核心,不仅给中国公众舆论进入国际舆论空间创造了条件,也促使中国的国家形象从单一的精英形象向多元的公众形象转变。

  从敌视到重视,从误读到重读,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框架在20多年的时间中,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中国和国际社会关系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应当认识到,媒体的报道只是西方社会对华认识的一个方面,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仍然是由以西方媒体为主的全球性媒体所构建,中国声音的缺乏,使得中国议程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也是中国的政治精英和民众都需要有所作为的理由。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