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科学家如何引领农民闯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5:17 扬子晚报

  句容市袁巷镇戴庄村曾是茅山老区最贫困的乡镇之一。2001年,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赵亚夫、刘伟忠、李国平等科技人员,在该村建立起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并帮助农民建起了农业合作社。4年来,村里农户因参与了有机大米、有机桃、有机草莓等农科项目,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过去桃子3公斤也卖不到10元。如今有机桃1公斤卖10元;有机茶果园里放养的草鸡,市场上也供不应求。“要致富,找亚夫。”农民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了对农科专家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赞赏与期盼。

  镇江农科所科技人员引导句容农民发家,只是江苏省农科院众多专家引领农民闯市场的一个缩影。省农科院院长严少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院有一大批农科专家正活跃在田头与市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销,帮着农民赚”,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越来越多农民因此增收致富,“十五”以来,全省农民每年增加的直接收入约10亿元。

  转变思路,让市场需求决定研究方向

  我省农科院科研实力在全国同行首屈一指,但是以往长期埋头搞科研,农科专家们产出的“纯科研”项目多,市场亟需、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相对较少。具体表现为,科研重点多放在农业的产前、产中技术上,而对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产后深层次的开发研究重视不够;从种植业看,重视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传统大宗作物,轻视有市场前景的席草、大豆等小品种及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从根本上解决“效益上不来,产业做不大”的局面,省农科院从2000年起对专业结构进行大“手术”,对一些承担课题不多、成果较少的课题组进行重组,让市场需求决定研究方面。即直接面向市场需求设置课题,帮助农民解决在增产、增收中面临的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被称为“水稻癌症”的条纹叶枯病在全省大发生,不少田块亩产仅200公斤,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农民损失惨重。省农科院多次组织专家到病发地考察,提供综合防治技术,并筛选出了“盐稻8号”、“扬粳9538”等多个抗病、高产的更新品种。如今,这些新品种和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有效遏制了条纹叶枯病的蔓延,农民受益匪浅。如“盐稻8号”去年在全省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亩产高达600公斤,农民直接增收1亿元。

  科研方向调整后,专家们除及时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还面向市场推出了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科研成果。最近5年中,省农科院已有25个农作物新品种获得品种保护权,单个新品种转让费用高达四五百万元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例如曾在各级科技评奖中扬名的“两优培九”大米、“江南花糯”鲜食糯玉米、“雨花2号”水蜜桃等新品种,出现了农民争着种、市民抢着买的喜人景象。

  市场意识提高后,农科专家们还学会了按市场规律推广科研成果,许多按“订单”研究出来的成果,被专业转化企业以数百万元的“高价”抢购,很快推广到了农民手中,产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成果的高价出让,则有效保证了科研投入,进而产出了更多实用成果。

  搭建平台,让农民从科研项目中获益增收

  早些年,农科专家的项目停留在“纯科研”层面,农民是“局外人”,得不到实惠。近年来,省农科院搭建起一个个新平台,从科研阶段就把农民当作“合作者”,让他们从科研项目中直接得益增收,农民喜不自禁。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农科院注册3000万元成立的专业育种企业,总经理王伟明领着一批农科专家在苏北建立了育种基地,通过培训农民、委托制种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农户靠培育“金种子”增收致富。农民同样种一亩地,原来种植普通作物纯收入仅二三百元,而“种种子”的收入则超过千元。该公司成立4年来,带领宿迁、淮安等地农民累计繁育各类作物良种3360万公斤,农民直接增收9800万元。以该公司独家开发的高产优良组合杂交水稻“Ⅱ优084”为例,洪泽县岔河、万集和王集镇1500户稻农为公司制种1万亩,3年可比以前种稻增加收入920万元,户均增收6130元。

  为让苏北农民“成建制”地从科研项目中增收,去年9月省农科院在宝应县正式实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这是一个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而开展的试点行动。农科专家们在宝应建立起千亩核心示范片和20万亩示范辐射基地,引导农民统一规划生产布局、统一品种种植。项目实施后,核心示范区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742公斤,比一般田块增产112公斤,农户每亩收入净增168元。

  从去年起,省农科院还依据“技术成熟优势明显、广大农民迫切需求、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原则,精选了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创汇蔬菜、山羊集约化饲养、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等16个农民增收项目,在苏北启动了“农民增收科技行动计划”。今年,这些项目已全部实施,农科专家们带上自己的科研成果,领着农民一起种样板田,直接带动的农户达2万户,可促进农民增收1.6亿元。

  创新模式,让农民进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

  严少华认为,农业要持久增效,农民要持久增收,根本出路在于走优质、高产、高效之路,当务之急是必须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超市化生产。也就是说,要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经过几年摸索,省农科院已创办了11个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科技型企业。下一步,院里将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创新并完善产业化模式,让更多农民进入“科技企业农民”这一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链,分享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农科专家们选定以农产品超市化为突破口。最近一年来,院长严少华率领院里相关领域的农科专家们在江、浙、沪等地考察了一批超市,摸了需求,更坚定了信心。因为,与其它农业产业化企业及超市自身相比,农科院有明显的优势:农产品要大量进超市,必须在诸如优良品种培育、标准化生产、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冷藏等各环节寻求技术突破,而这些恰是农科专家们的专长。

  目前,省农科院在苏北拟建和正在建设的规模化基地已有四大类,包括优质粮棉油制种基地、特色农作物生产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肉用山羊规模养殖小区等。农科专家们除在这些基地中带着一流的成果直接进村入户,开展示范和培训,还在经营机制上实行公司“订单化”生产,引导农民加入各条产业链,与已经创办和将要创办的企业结成产供销一体化、利益共享的经济实体。此举既解决生产问题,又解决市场问题;既解决卖难问题,更解决增收问题。

  记者采访获悉,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从今年起省农科院将有一批符合规模化、标准化、超市化“三化”要求的科研成果陆续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这些项目都把引导农民进入产业链、促进农民在产业化中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前不久,省农科院已与超市巨头台湾润发集团达成协议,在六合竹镇合资建设年养殖、屠宰6万只优质波尔山羊的深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这一地区的传统资源优势将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该镇农民、好支书李元龙的乡亲们每年可增收480万元。陆剑吴昌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