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寻郑和之路:南京郑和后裔要让家谱重见天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5:3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一日电 题:让郑和家谱重见天日

  中新社记者韩胜宝

  郑和的南京家谱已经遗失了近半个世纪,南京的郑和后裔一直在搜集有关资料重修族谱。将于今年六月底出版的二百多页图文并茂的《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资料汇编》,
是目前郑和家世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完整的资料,作为献给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大礼。

  郑和后裔、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郑自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郑和家谱云南有一本,南京也有一本。云南《郑和家谱》是玉溪文化名人李鸿祥发现的,记载了郑和有兄弟二人,长兄马文铭,另有姊妹四人。关于郑和,家谱中说他“本姓马,永乐二年(一四0四)正月初一,御书‘郑’字,赐以姓”。家谱还说他“以兄文铭之子立嫡,名赐”,说明了郑和作为太监而有后裔的渊源。

  而珍贵的南京郑和家谱遗失至今未能找到,成为郑和后人及史学界的一大憾事。郑自海说,郑和在南京的后人对郑和家谱的寻找和保护一直没有停止过。郑和家谱的原名应该为《咸阳世家宗谱》,后世为突出郑和而称其为“郑和家谱”。郑和家谱为何称为《咸阳世家宗谱》呢?因为郑和的先祖为咸阳王赛典赤,以示不忘先祖,云南郑和家谱原称《咸阳家乘》,而南京郑和家谱原称《咸阳世家宗谱》。

  郑自海介绍,南京一共有四册郑和家谱,第一册家谱保存在建邺路一百三十二号,由郑棣青保管。郑棣青之子郑自明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北京民族文化宫因搜集郑和资料而向他父亲要走了家谱,当时也没有留下收条和姓名;第二册家谱在郑流洪家中保管,抗日战争时丢失;第三册家谱保管在长乐路九十六号郑流荇家中。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烧掉;加上前述沈郑氏家中仅存的一块木刻家谱封面木板,这样南京四本家谱都相继遗失。南京的郑和家谱奇大无比,其封面为木刻夹板更是少见,这可能是家谱不易保存的重要原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郑和的后人就为寻找丢失的家谱四处奔走。郑自海等人远赴北京,最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找到—份《抄郑氏家谱首序》抄件复印件。北京民族文化宫称,该件是一九五九年文化宫建宫时,由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局送去的,该家谱原件并未送去。但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称,“文革”期间,他们保存的一些历史档案资料大都散失,现在已经无从寻找了,从这里可以推断郑和家谱原件应该还在江苏。

  郑自海回忆说,十多年前,当时郑家许多健在的老人都向他讲述,牛首山有郑和墓,每年祭祖时用家谱,由看守坟田的负责人保管,当时的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家谱是木板封面,上面刻有《咸阳世家宗谱》字样。郑自海在他大姑妈、郑和十八世孙沈郑氏家里发现了苦苦寻觅了近三十年的南京《咸阳世家宗谱》木刻封面,当时健在的郑家老人表示,此木板封面只不过是南京宗谱多种封面中的—种,不算精美,还有黑字蓝框的木刻封面。

  经过鉴定,这块封面材质为檫木。檫木在包括江苏在内的中国南方省份都有分布,其材质坚韧,有芳香,耐水湿,是造船、造家具的上佳用材。该木刻封面的发现,成为南京《咸阳世家宗谱》现存惟一的实物孤证。

  郑自海对记者说,除了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烧掉的—册家谱外,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三部郑和家谱已遭毁损,它们可能散落于民间,或藏在某个旧书库中。让郑和家谱重见天日,是每个关心和支持郑和研究的人的责任。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