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家民工医院生存调查:每天接诊不到10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16:41 青年时报 | ||||||||
“小病挺,大病扛”,这是杭州民工群中的一句“流行语”。 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城市生活、工作,由于大部分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然而,绝大部分的民工还未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好处,他们又被排除在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今年4月11日,位于杭州市下城区石桥镇的红十字会民工医疗援助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杭州首家民工医院,截至今天,这家民工医院共给民工发放了6000多张“爱心卡”。 这家民工医院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民工看病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工医院自身还处于艰难探索的阶段,而且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看次病省了200元钱 兰溪人张德明是民工医院的一个受益者。 他在杭州石桥镇的一建筑工地做了3年多小工,收入微薄的他,每月工资只够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站在下午的太阳底下,他那身军绿色的衣服显得特别破旧。被太阳晒成褐色的脸上,似乎写着“岁月如刀”四个字,现年45岁的他,看上去像五十多岁的人。 他的妻子陈英自从年初来到杭州之后,由于身体不是很好,并没找到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张德明被查出患有胆囊炎和脂肪肝。他到这家民工医院做了血常规化验、B超等检查后,又开了一个星期的药,总共花去300元。而这是经减免优惠后的价格,光B超一项就由原来的40元减到20元。 “我这病三五天后,还要来复查,这次也只是拿了点药回去吃,在这里钱是省了不少,但我这样的身体还是看不起啊。”张德明说。 “像他的情况,如果没有享受减免政策,按这次的医药费,花费要在500元左右。民工确实都怕来医院,石桥镇附近的民工收入大都还是很低的,困难群体非常多。有些民工来看病,稍微好一点就回去不再来了。”民工医院社区服务站主任王志浩对记者说。 据民工医院副院长周晓明介绍,石桥镇是杭州民工的聚集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是民工,还有部分是附近的居民。由于条件所限,民工医院发放“爱心就诊卡”的范围还只限于租住在下城区的民工,只要有外来务工证和暂住证,月收入低于600元的下城区外来民工,就可以到民工医院办理“爱心就诊卡”,凭卡享受“十减半十免”的优惠。 在此基础上,所有药费在参照省、市统一招标价格的基础上再减免5%。“经过统计,四、五月份为民工让利2439.17元。”周晓明说。 ◆每天接诊不到10位患者 6月17日中午,记者来到这家民工医院,见到来自江苏的车床技工张光曙时,他正打着点滴。由于感冒导致咽喉化脓,他要在这里就诊5—7天,每天的花费在60元左右。 当问到他是否知道民工医院可以办理爱心卡时,他茫然地回答:“好像没有注意啊。”坐在他边上的妻子陈爱云,听到后立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张光曙告诉记者,家里还有个3周岁的小孩,来到杭州后,陈爱云还没有找到工作,家里的一切开销全都要依赖他的收入。平时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一般也就是自己买点药对付了事。而有些民工自己买药吃不好,为了图便宜就去街边找无证游医看病。 “看病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沉重的负担,如果我们也可以办理这种爱心卡,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张光曙高兴地说。 随后,记者在石桥镇随机采访了5位外来民工,绝大部分都表示不知道有这家民工医院。民工医院副院长周晓明告诉记者,目前只有在石桥镇社区这个点开展优惠政策,2004年年底确定民工医院的思路之后,到揭牌成立,到目前民工医院已经发放了6000多张爱心就诊卡。 “我们进行宣传现在大多只是针对某些企业和农贸市场等场所,宣传也是有局限的,很多民工确实还不知道这些优惠政策。但由于目前民工医院只是处于试点阶段,我们还是希望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周晓明说。 据悉,民工医院目前每天接诊一般不到10位患者。 ◆一家民工医院无法解决问题 民工医院使民工的“看病难”有了一个出口,但是,民工医院减免的费用谁来承担呢? 随着药品价格的下调,以及和大医院的竞争,有些社区医院本身已经难以为继。如果民工医院背后没有强有力的支撑,也将步履维艰。 “社区医院的设备无法与大医院相比,主要依靠药品与诊疗来维持医院的运转。民工医院对民工实行减免政策后,如果没有各方面的支持,也将面临着自身生存的问题。”周晓明说。 下城区卫生局副局长王洪蛟告诉记者,民工医院实行减免后,主要由三方面承担:一、医院让利;二、红十字会的援助;三、卫生局的拨款。“根据民工医院对民工诊疗、化(检)验、药费三块减免的实际情况,年终考核时,下城区卫生局将专门划出一块卫生事业经费,对民工医院的让利行为实行补助。”王洪蛟说。 从2004年开始,杭州市下城区红十字会援助中心将募集善款,然后拨出约10万元的资金,援助民工医院。 王洪蛟表示,下城区总共有30万外来人口,对于辖区内的外来人员,都可以享受到医疗保建、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医疗保障。“我们的想法是,将城市困难居民所享受的保障尽量延伸到租住在下城区的民工群体中。但是,要让所有的民工都能享受到医疗减免的优惠政策,单单一家区级民工医院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由于种种原因,民工医院的做法目前在别的地区还不可能推广开来。民工的医疗保障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民工社保的回报十分微薄,与城市职工社保的差别非常大。待遇上的不平等,导致民工社保乏人问津。另外,两种社会保险的支付方式也不同。以养老保险来看,城市职工养老保险金是在退休后按月支付,每个月都会有稳定的收入保障。而参加综合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将会在退休年龄一次性拿到一笔养老金。由于当初参加社保时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少,民工得到的养老金也不会太多。 ◆动用民间力量 “大多数民工家庭能够花在医药方面的费用非常有限,77%的民工家庭每年的医药费用不超过500元。”这是数字100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进行的一项民工权益调查得出的数据。该项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进行,受访者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进城务工一个月以上。 14%的民工反映医院是他们受到歧视较多的地方。 “民工看病难的一个直接反映就是:无证游医有了广大的市场。因为他的资源就是大量到正规医院看不起病的广大民工。”杭州市下城区红十字会秘书长王其伟认为,在一个体系完善的医疗环境中,无证游医自然是无法生存的,而设立民工医院就可以使民工到正规的医院看病。所以,民工医院的生存直接关系到民工的切身利益。 王其伟说:“下城区民工医院,目前就医的对象也只能局限于下城区的民工,因为医院的资源摆在那里,如果大量的民工都涌向这家医院,那它肯定也难以承受,并且成为医院生存的负担。如今的现状是,国家还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投入到这一块上,红十字会、医院不可能全部承担这些费用。要根本解决民工医保问题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上海市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范丽珠说,民工医保说到底还是一个公共政策的问题。医保应该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但目前针对民工医疗保障的相应政策还没有出台。民工医保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除了政府的决策,也可以动用民间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公益的事业,比如红十字会的工作,使民工医疗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欧洲,老百姓的社会福利,一方面也是依赖于一个完善的税收政策。这就调节一部分富人的财富成为公共财富。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有钱人去做慈善事业。比如设立捐款税收方面的鼓励政策。如今政府也已经在做一些这方面的探讨,但是有些政策不可能立马见效,但是,有人去关注这些问题,就是好的现象。”范丽珠说。□时报记者 郑洁群 报道 | ||||||||